企业网D1Net 10月9日 距离Iphone6发布已经快一个月了,在9月19日首批开卖的国家和地区中没有中国,而到了第二批9月26日发售的名单中又没有中国大陆,中国大陆可能被苹果公司排到了10月10日第三批名单当中,要知道几乎所有的苹果手机都是在大陆生产加工的,中国也是苹果除美国本土以外最大的销售国,怎么这么不受苹果待见呢。从苹果4S开始,中国大陆的制造商就开始接受苹果公司的大批订单,进行手机产品的加工、组装,然而成品手机却全部运往其它国家,最开始根本不在中国大陆进行销售,造成这样根本原因是中国只是参与了苹果手机的加工与组装,也就是“粗加工”,而苹果手机的一切设计、选材都不是在中国完成的,在手机制造的各个环节都有苹果的专业技术人员指导,生产线上的人员只是机械式地完成属于自己的工作而已,中国只不过是苹果手机的一个加工厂而已,中国不给加工,到印度、南非等地依然可以找到加工的替代工厂,所以就不难想象为何中国市场在苹果不受待见了。其实纵观各行各业,中国之所以在世界上以制造而闻名,是因为几乎所有的产品都是在中国生产的,因为中国的人力成本低,有税收优惠,贴上中国制造的标签并不是什么光彩的值得炫耀的事,再有创造力的产品由中国制造出来,中国也只不过是其中一个加工环节而已。在高新技术行业,中国制造往往是被忽视、最没有利润的一环。幸运的是,这种情况在近十年正在悄然改变,中国的IT界也在努力改变自身的命运,这些数据中心建设的主要参与者不断努力,从而涌现出了华为、联想、中兴、浪潮等一批优秀的厂商,他们已经在国际的舞台上大放异彩。这些企业注重知识产权,在研发上投入巨资,与国际巨头争抢市场,希望尽早脱离中国制造的帽子。现在的华为早已可以自己研发网络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从外形到核心芯片都是自己的,在通信领域和高通、思科、爱立信进行知识产权的相互授权,从而不再付出巨额的专利使用费。在很多国际科研组织中,华为的话语权越来越重,在部分研究领域已经成为带路者。
数据中心一直是科技技术最为活跃的行业,这里的技术更新很快,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影响也是巨大的,中国数据中心厂商已经可以提供全系列的数据中心产品,这些产品从研发、设计到生产全套都可以在国内完成。正是基于这样的条件,在“棱镜门”爆出后,国家才有底气大胆引入国产设备,逐步淘汰进口设备。数据中心国产化已经在业内形成共识,国产设备也不再是质量低劣的代名词,国产设备不仅价格便宜,而且质量可靠,在数据中心的建设大潮中,完全可以胜任。数据中心成为了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首个行业市场,让世人所瞩目。
看到这些一定让不少国人热血沸腾,为之骄傲。然而,当我们仔细了解数据中心这个行业发展的情况时,其实还是难以改变中国制造的影子,只不过这时的制造不再是简单的加工,而是系统集成。拨开数据中心设备的外壳,大家就会惊奇地发现,一个个器件上印着一行行几乎看不清的英文字母,这些字母正是它们的身份和型号,原来这些器件都来自进口。我们只是将这些原器件组装起来,将上层软件调试通,做系统集成的工作而已,这样研发出来的产品内行的人很清楚,还是缺少核心技术。这就像惠普、联想的电脑,核心的CPU、内存都是别人的,自己做的是系统集成,说到底还是一个加工厂。不过,能走向这样已经相当不易了,惠普做系统集成,也是一个国家著名企业,备受人尊重,丝毫不因CPU、内存不是自己的而被说成是加工厂。所以成为一个系统集成的企业也同样可以赢得尊重,这里面也有很多技术含量。如今的技术已经开始全球融合,波音飞机的零部件在全球100多个国家采购,一个国家想掌握全部的核心技术是不可能的,必须合作才能创造出伟大的产品。技术不分国界,只要对自己的发展有利的技术都应该引进,我国的芯片制造和设计技术都较为缺乏,就需要大胆引进为我所用,数据中心企业已经走在了所有行业的前列。
我国在数据中心核心芯片制造方面还基本是一片空白,虽然也有比如“龙芯”的CPU处理器和通信芯片,但是生产规模和普及程度都不高,基本没有在太多的产品中使用。在一些小器件,比如电阻、电容上我国基本可以量产,在对稳定性要求不太高的国产产品中也有大量的应用。不过受生产工艺所限,高质量的器件,一个小小的电容还是要靠进口才能保证质量。华为公司自己有芯片设计公司,设计出了不少具有较高水平的芯片,在华为的一些高端通信产品中已经开始大量使用自研的芯片,华为开始逐渐摆脱国外芯片商的束缚。相信在未来,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关键芯片采用的是国产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
中国是目前数据中心建设速度最快的地区,数据中心企业应该把握住现在的机遇,大力投入研发,设计出越来越可靠、技术先进的产品,向全世界推广中国创造的产品,改变中国制造的形象。未来的世界,信息处理就是经济发展动力,谁掌握了信息处理的核心技术,谁就掌握了世界。而正如现在的美国一样,美国作为目前世界上科技最发达的国家,在国际上呼风唤雨,这就是科技创造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