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O如何看待软件定义和IT新架构?

责任编辑:黄心怡

2014-11-03 10:19:32

来源:企业网D1Net

原创

在2014戴尔技术论坛上,笔者采访到了中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公司处理中心总工程师赖能和浙江中大期货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王海平,来谈谈两位CIO眼中的IT转型。

在《私有化后的戴尔,我走我路》中,我们谈到了戴尔如何看待融合架构、软件定义这些新概念,以及戴尔如何在中国市场中保持优势,接下来,来看看IT用户们是如何看待这些话题的。

在2014戴尔技术论坛上,笔者采访到了中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公司处理中心总工程师赖能和与浙江中大期货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王海平,来谈谈两位CIO眼中的IT转型。

传统IT向融合架构转型,是否有必要?

赖能和:作为一家致力于石油勘探、采集、处理、软件开发、装备制造和信息化建设的公司,我们目前主要面临的问题是,海量的大数据对IT系统形成了很大的挑战。从我们自身的经验来看,目前的IT架构如果不转型的话,就难以满足大数据处理的需要。

举个例子,比如现在有上百个TB的数据需要输入和输出,如果没有把计算和存储资源融合在一起,就很难满足数据的快速处理需求。传统架构不仅非常地耗费时间,效率也很低下。

采用计算与存储融合的新架构,能够有效地减少数据的来回传递,提高我们的运行效率。将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进一步扩展,我们希望可以实现更深入的融合,来应对海量数据的处理。

对于用户来说,软件定义究竟有什么实际意义?

赖能和:目前软件定义数据中心、软件定义存储和软件定义网络,实际上还是为了更快地满足业务的发展,并且更好地提高IT资源的利用率。软件定义非常关键的一点在于,这种理念完全突破了过去我们传统的IT基础设施限制,帮助我们按照业务的需求和投资的条件,对所需的业务进行自动快速的部署,让我们从纵向、横向进行扩展,快速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

王海平:我认为,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软件定义的存储或者软件定义的网络,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要应需而变,满足客户的要求。举个小例子,在整个金融交易过程中,行情讯息非常重要,客户如果收不到行情就没法做交易。传统的行情是通过广播的形式,但是用户量一旦变多或者传输量很大的话,就会引起广播风暴,而这时我们采取了组播方式。 组播和广播的区别是, 组播可以将数据发给特定的投资者,这样的话对带宽的占用就更多。如果大家对金融行业有所了解的话也许会知道,明年中国大陆可能会推出期权。期权和一般的期货、股票的不同点在于,信息传输量特别大。在如此大的信息量的情况下,还采用组播的话,很可能会增加网络的使用量,给我们的客户带来不佳的用户体验。这时候就需要软件定义网络,因为只有在软件定义的网络下,才可以针对客户的不同要求发放不同的行情,这是我们明年在数据中心方面的改变,我也期待这种改变。

如何看待IT国产化?在选择供应商方面有哪些标准?

赖能和:在目前全球化的趋势下,其实很难界定具体哪个产品是国外品牌或国内品牌。比如戴尔的工厂就设在中国厦门,所以很难界定是国内或者国外品牌,因此我们并没有对于品牌有国籍上的要求,在选择供应商方面,更注重的应该是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 

王海平:对IT部门来说,无论选择哪个产品,戴尔或者其他供应商的产品,都需要做到实事求是。

如何是实事求是?我们往往会向戴尔或者其他供应商的研发部门或者测试中心取得联系。例如,要采购一台服务器, 就要到戴尔或者其他友商的测试中心进行详细的测试。对能耗,处理能力,网络的延迟,延迟性能,厂商的服务,后续产品线的发展做出详细的测试和研究、交流。

而在这方面戴尔做的非常好。我们和戴尔是在2012年展开的全面合作,我们连续三代的产品选型和测试,戴尔都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不仅戴尔本地的工程师,甚至连美国的工程师都全程参与了我们的项目。

戴尔不但在产品提供上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而且在产品的售前和售后的支撑服务上也都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如果我们能比客户先知道我们所使用的产品的性能,我们就能占据先机,而先机在我们这个行业中非常重要。

另外,戴尔的可扩展性,包括产品体系都很完善。我从2011年开始参加戴尔的产品培训会,那时候云技术刚刚发展,戴尔就已经开始谈云计算的概念,之后的 2012年、2013年、2014年,戴尔的步子也都非常扎实,一步一步实现了它在2011年提出来的灵动架构。戴尔的企业文化精神跟我们企业非常像,都非常扎实,这也是我们选择戴尔一个重要原因。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