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2014年是企业移动化市场发展的黄金期,那么2015年将是其投资并购的高潮期。更多的资本、创业者、传统企业或是其他企业投身其中,点燃企业互联网或是企业移动信息化的战火。近日,市场上出现企业移动信息化即将步入红海的论调,那么事实确实如此吗?
红海:资本市场“逐利”企业应用
“两年前美国资本市场对企业移动信息化的公司投资颇多,并购投资融资案例不断冒出来。中国IT资本市场一般落后美国1~2年时间,由此推算,中国资本市场的热点将在今年投放到企业移动上来,将有更多的厂商在企业移动应用领域竞争,所以才有了进入红海的说法。”从事移动办公解决方案的厂商数字天堂某高层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
这两年,国际IT巨头在移动办公领域频频布局。SAP收购 Sysbase后,就拥有了SUP移动中间件平台和移动管理平台Afira两大超能力,在移动企业应用平台(MEAP)整体解决方案上率先完成布局。IBM在先后收购以色列公司移动中间件产品Worklight和Fiberlink通讯公司(Fiberlink以MaaS360的品牌提供基于云的企业移动管理解决方案)后,也完成了MEAP整体拼图。Oracle先后发布Oracle移动平台和移动安全套件,加紧了移动办公的布局。
而国内的企业动作也不差。现在国内的企业级移动信息化竞争本身就非常激烈,IDC高级分析师王学亮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除了传统IT厂商之外,很多新兴移动信息化厂商也加入战团,从业厂商数量很多,包括运营商、移动设备制造商、ISV、SI以及传统的老牌IT厂商,如IBM、SAP、用友、金蝶。
BAT们也盯上了这块市场。移动办公应用企业imo新任总裁刘轩铭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BAT们正在从C级市场向B级市场转型,例如腾讯推出了企业号,要从原来的微信向企业市场转型,之后阿里巴巴也推出了自己的企业即时通信工具“钉钉”,百度也有自己的直达号。
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杨志伟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投资人对这个市场,过去一直是看淡的,但是现在突然间成为投资界比较热门的一个类型,最近他也看到各式各样围绕着企业移动的应用越来越多,最主要的原因是,企业要求的高效的沟通和协同所需要的技术手段、设备、网络环境、内部计算和各种IT技术本身等,在今天已经达到了能够让企业的沟通和协同真正成为企业执行力的境地。
对于即将进入红海阶段的观点,王学亮表示赞同。他说:“从我们调研的结果来看,最终用户已经开始接受移动解决方案,并付诸具体行动,大部分企业都设置专门的移动信息化预算,并开始制定长期发展战略。从厂商角度来看,部分厂商增速非常快,未来有厂商年收入将会突破1亿元,并已经开始受到资本市场的追逐,大量并购融资案例开始涌现。”
蓝海:市场正处理性上升阶段
但是,相反的观点和判断也有。刘轩铭回答《中国电子报》记者:“我并不认为现在是红海。企业互联网在现阶段有点像局域网,并没有实现真正的互联,需要有个平台来打通企业内部和外部、不同计算设备之间的障碍。而且所谓的企业市场不能仅仅看到企业软件的市场,或者是企业市场转换成云服务的市场,应该要看到还有更多新的模式出现。”
企业移动应用市场的实际情况如何,数据可以表明。据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调研,部署移动OA的企业占比达到84.6%,移动CRM占比达到61.5%,部署移动业务管理的企业达57.7%,部署移动ERP的大约30.0%,部署移动财务的达到10.1%。大多数企业用户在移动OA的使用深度和广度方面主要集中在“事务级处理”,以及基于移动端进行简单的文字和电子表格处理、文件收发、电子文档管理、办公日程管理等。
市场正处在理性上升阶段,用户需求更加明确。数据显示,2013年移动OA市场规模达到0.87亿元,而2014年的市场规模将突破1.41亿元。今后几年中国移动OA市场依然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预计2015年移动OA市场规模将突破2亿元,增长率在50%以上。
移动OA仅仅是企业移动信息化的一部分。伴随着移动OA的普及与应用的深入,基于移动OA进行业务处理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多,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必然会促使移动OA深入到企业核心业务系统,并与ERP、CRM等业务相关系统之间进行数据打通,并成为移动门户的重要应用组成部分。
这个市场上,市场参与者既包括向移动OA开拓的传统厂商如通达、万户、蓝凌、泛微等,也有一批专门从事移动办公解决方案的厂商如烽火、数字天堂等。但是并没有领导者或是王者,总体上呈现小、散的特点,各个品牌所占据的渗透都较小、分布较分散。目前品牌渗透率较高的致远、通达等所占的比例尚不足15%;其次的金蝶、万户、泛微等品牌,所占的比例在4%~10%之间;而更多品牌的市场渗透率基本低于4%。
所以,刘轩铭认为现在还没有一个有足够威胁性的企业或产品出来。
纯移动信息化厂商更有竞争力
最具竞争力的是国内新兴的纯粹移动信息化厂商,他们具备软件定制开发能力,能够迅速迭代开发。
2015年将是企业移动应用市场的爆发年,也是资本市场最为疯狂的一年。在投资人眼里,企业移动应用或是说企业互联网已经到了爆发的时间点。所以,投资人看好这个市场,企业也纷纷投身其中,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谁会更有优势?谁会更有竞争力?王学亮认为,最具竞争力的是国内新兴的纯粹移动信息化厂商,具备软件定制开发能力,能够迅速迭代开发,满足行业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另外就是传统的IT厂商,拥有大量的客户基础,在移动互联时代,可以基于良好的客户关系和庞大的客户存量,来叠加销售其移动解决方案。
这样的判断是基于一个事实:现在传统的市场推广渠道占据了移动信息化大部分的市场出货量,厂商直销和分销商代理销售是绝大部分,而通过应用分发渠道所占比例不足5%。
即使是BAT的进入,这里还有很多壁垒和瓶颈。刘轩铭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BAT们在B端并没有很多积累以及对这个市场的足够理解,也没有足够好的产品。现在是各个服务商在各自竞争,企业用户需要进入很多入口,调用很多的应用和工具。而以后的趋势将是一个服务提供商整合所有的资源,让企业更方便地调用各个应用,提供服务。imo正在做这个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