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医疗创业,是做在线的“轻”问诊咨询类服务的轻模式,还是像旅游产品、或像团购和大众点评一样的本地化O2O服务模式,一直处于摸索中,提供部分省市统一预约挂号服务应用的APP“医生预约”发布新版本,最新推出远程医生和实名患者追踪随访服务,整合线下医院医疗资源,提供患者用户更深的医疗服务需求,构建从诊前预约挂号到诊后的追踪随访、再到重大疾病远程医生预约病床的完整医疗服务。
患者追踪随访:APP“医生预约”提供的网络医院服务,实现了患者就诊后通过APP和自己的主治医生交互,而医生用医生专用APP“医客”对其就诊患者在离院后进行追踪随访以及复诊预约服务,使患者每次复诊都是固定的医生,医生也对患者有连续的治疗追踪,解决现在每次病人复诊都重新挂号随机面对不同医生的一次性断层的医患关系,建立信任可持续稳定的医患关系,目前这项定位本地化O2O的提供诊后医患追踪随访的服务在深圳、海口等各大医院数千名医生已经全面展开,预计这项服务今年会推向全国的数十个大城市。
远程医生和预约病床服务:全国患者上协和,这是当下医疗的一个突出现象,北京协和医院、安贞医院、四川华西医院等全国知名医院不仅需要满足本地患者的治疗需求,还要接诊更多全国各地涌来的患者,医院医生超负荷运行,个别科室和专家的手术和治疗甚至需要提前几个月排队,而另一方面,在一些专家医生看来,许多异地患者来京就诊也有一定的盲目性,也不便于患者的追踪随访和复诊,更多是患者需要心理上的一种信任和认同,这样导致医院超负荷的接诊量,制约了病床周转率让更有治疗价值需求的患者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APP“医生预约”与北上广等全国知名医院医生团队合作开通远程医生咨询和预约病床的服务,前段时间在微博上广为传播“千里送心”完成从桂林脑死亡小伙心脏捐献给北京12岁小包操刀手术的北京心脏移植及瓣膜外科诊疗中心著名专家孟旭主任,率领其医生团队也开通这项服务,对异地有看病需求的患者先通过APP在线找到孟教授团队进行提问咨询,涉及专业问题时患者还可以在线邀请当地为自己治疗的医生一起参与远程沟通,孟教授团队亲自回复,根据病人或其主治医生的描述判断,对有需要的患者直接预约好病床去到该科室直接住院诊疗,对于在本地就有条件可以治疗的,专家向其医生交流治疗方案建议患者本地治疗。北京朝阳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团队、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协和医院部分专家也开通了这项远程医生服务。
“我们就是希望运用这项远程医生服务针对性的缓解这个现象,运用移动APP的便捷性使这个沟通变得更加便捷,随时随地医生都可以收到患者需求并及时回复”,据该项目的负责人介绍,这项远程医生服务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其他大医院医生团队近期分批陆续上线。
如何运用移动医疗工具帮助医院提升现有的医疗服务效率,医院医生更便捷的对患者进行长期的管理和追踪随访,也为患者创造更深的医疗服务价值转化商业模式,这种的运用移动互联网“轻”属性+医疗服务的“重”需求结合是一种很好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