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掘有价值的移动医疗项目

责任编辑:editor009

2015-03-26 21:15:45

摘自:中金在线

我国移动医疗产业正处于爆发前夜,只要移动医疗企业产品过关,专业的投资机构不仅愿意投资,而且愿意为企业设计好发展方向,甚至愿意帮企业背书吸引资源和协作者。

我国移动医疗产业正处于爆发前夜,只要移动医疗企业产品过关,专业的投资机构不仅愿意投资,而且愿意为企业设计好发展方向,甚至愿意帮企业背书吸引资源和协作者。

移动医疗最大的好处就在于改变了过去人们只能前往医院“看病”的传统生活方式,而让医疗服务随时、随地、随手可得。

苹果公司在随新一代手机iPhone6一起发布的移动操作系统iOS8中,正式加入了健康管理功能HealthKit。其他科技巨头如谷歌、英特尔及三星也通过研发可穿戴设备或个人健康应用,将触角伸向移动健康领域。国内的BAT三巨头和京东、小米也大举介入移动医疗领域,移动医疗市场不断升温。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移动医疗市场的全球整体规模约为40亿美元,预计2017年将达到230亿美元,而中国将成为亚洲地区移动医疗业务需求最大的国家。据第三方机构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预测,由刚需产生的中国移动医疗的市场规模2014年将达23.4亿元,2017年底将突破125亿元。

“我国移动医疗产业正处于爆发前夜” ,在“2014中国移动医疗产业投融资对接研讨会暨2015年最具投资价值的移动医疗项目颁奖典礼”上,国泰君安证券场外市场部新三板挂牌总监何晋表示,由于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与疾病率的提高、移动医疗的软硬件结合应用、创投资金对移动医疗产业的关注与青睐等因素的驱动,加之以新一轮医改为核心的政策推动,移动医疗产业正进入快速发展通道。除了传统的互联网企业,医疗器械、医药企业、消费电子、投融资机构等纷纷涉足移动医疗领域,率先布局个人健康管理这片蓝海。

移动医疗发展趋势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北大人民医院”)于2014年5月通过国际上最高级别的医院信息化水平认证——美国医疗卫生信息与管理系统协会(HIMSS)7级认证,这意味着北大人民医院的信息化水平已经达到行业内的最高标准。因此,北大人民医院实现的信息化内容代表着行业最前沿的方向。

北大国际医院副院长、中关村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移动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院长刘帆从医院管理者的角度提出,国内70%以上的三甲医院已经达到最基本信息系统的完备,在基本信息系统完备的情况下,下一步的医院信息化将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第一,整合医院内分散在各个系统的数据,形成临床数据中心,呈现给医护人员及患者,通过这些应用,形成医院移动医疗的场景。第二,完成医院内的数据整合后,医院会更加关注患者在院外的数据,即患者在入院之前以及出院之后的数据,这一部分数据目前还是缺失的。第三,改变个人的健康管理模式,即从传统的以疾病为主的管理模式向健康为主的管理模式转换,这是医院亟需做的,而且很多医院都尚未开展。

“这是医院信息化的挑战,也是移动医疗的发展趋势。”刘帆表示。

目前医疗和IT的结合已从传统的医院内向医院外延伸,51CTO传媒董事王仪认为,移动医疗企业对这一点应特别予以重视。“在当前移动医疗的市场环境和生态环境下,‘小而美’的产品或服务比较有市场,比如电子病历。” 王仪表示,电子病历在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还是空白,而美国的电子病历服务提供商Athenahealth从电子病历起家,通过收购和战略合作,已经能提供基于云服务的电子病历、业务管理、病患沟通以及协调护理和药物应用等多种服务,几乎涵盖了问诊之后的所有环节。

美国德睿医疗咨询(上海)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刘晓表示,国际医疗体系的大势已从急救性治疗向慢病管理和预防性健康管理转换,但中国医疗服务系统几乎不包含慢病的管理与预防,然而患者80%的医疗花费都是用于治疗慢病。因此,“慢病管理是现有的三甲医院还没有做的,这也是移动医疗的机会。”

如何发掘有价值的移动医疗项目

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小企业部总经理岳光源认为,中国的移动医疗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受政策及市场双重导向影响,未来20年内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一方面,医药行业为弱经济周期行业,受药品消费刚性及医改扩容影响,预期行业未来利润前景向好;另一方面,行业高投入、高效益、高风险和高技术密集特征将愈加明显。

“移动医疗的重心是医疗。” 国泰君安创新投资公司执行董事葛峰告诉记者,中国的医疗资源比较稀缺,对移动医疗最迫切的需求就是通过技术手段提高医疗服务各环节的效率,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以有限的人力物力服务更多的患者。“从这个角度看,在治病和康复环节能真正解决问题的产品是最有生命力的。而各种移动智能硬件及相关APP,其基础是用户对个人生活方式的选择,预计在国人健康管理意识进一步提升后将获得更大发展空间。需要注意的是这类产品具有较强的消费品属性。”

至于在范围更广的医疗健康行业,葛峰认为可以关注符合国家医改政策取向、产品有较高附加值、有原创技术或创新模式的投资项目,在跨界场景中也存在不错的投资机会。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