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移动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如火如荼。2014年被称作”互联网医疗元年”,以腾讯、阿里、百度为代表的各大资本纷纷入场。2016年互联网医疗是否会迎来颠覆性发展?政策红利逐步释放,商业模式不断创新,互联网医疗又能否就此击破“看病难、看病贵”等传统医疗痛点?

传统医疗之痛,痛在“看病难”,痛在“看病贵”,痛在“医患关系紧张”。
看病难,难在优质医疗过度集中。翻开卫计委的健康统计年鉴,不难发现一个现象,在北京,每千人有6名专家级医生提供医疗服务;如果在上海或者广东,数量会降到3-4位。如果在其他地区,平均只有1个中低水平的医生。优质医疗资源过度集中于大、中城市,一方面使基层医疗机构的资源利用率和技术水平下降,另一方面也让大医院的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使得老百姓看病难,找好医生看病更难。
看病贵,贵在以药养医的病态发展。医药分开推了很多年,也推不下去,不可规避的问题就是关于医院的收入结构。不难发现医院有10%的收入靠财政补贴,将近90%的收入是靠药品收入和医疗收入。医院一半的收入来自于药房的处方药。这使得医院将这部分压力强加给了老百姓,造成老百姓小病忍一忍,大病看不起的一种状态。
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频发。频频发生的医疗纠纷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紧张的医患关系又促使医疗纠纷频频发生,造成恶性循环。一方面医生整日为病人辛劳,而医生的社会形象却不佳,甚至有人身安全之忧,医生甚感委屈;另一方面,披露于各媒体的某些医疗事故和恶劣医德,令人愤慨和不齿。一方戏称病人"要赚钱,做手术,做了手术告大夫";另一方指责医生"吃回扣,拿红包,人道主义不再提"。真是医有医的苦,患有患的难。究其原因,还是病人对医疗行业的特殊性不了解,医务人员与患者缺乏沟通。
在这样一种医疗环境之下,改变就成为了必然。在未来医疗行业发展的五大方向:
医疗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支持第三方机构构建医学影像、健康档案、检验报告、电子病历等医疗信息共享服务平台,逐步建立跨医院的医疗数据共享交换标准体系。
便捷服务。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提供在线预约诊疗、候诊提醒、划价缴费、诊疗报告查询、药品配送等便捷服务。
远程医疗。引导医疗机构面向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开展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等远程医疗服务。
公共卫生服务。鼓励互联网企业与医疗机构合作建立医疗网络信息平台,加强区域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整合,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提高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能力。
新的健康服务。积极探索互联网延伸医嘱、电子处方等网络医疗健康服务应用。鼓励有资质的医学检验机构、医疗服务机构联合互联网企业,发展基因检测、疾病预防等健康服务模式。
“上品专医”作为一款一站式移动互联网医疗平台,整合了医院、医生、诊所、护士护工等医疗资源,以患者为核心来提供服务。响应国家政策,以家庭医生为主打功能模块,旨在助力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高家庭医生签约的效率,降低工作压力,便于管理。移动医疗的快速发展,必将会击破传统医疗的诸多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