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家金卡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信息产业商会、中国电子贸促会联合主办的“2012中国国际物联网博览会”于2012年6月5日在北京展览馆隆重开幕。来自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交通部、卫生部、住建部、科技部、财政部、铁道部、公安部、农业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广电总局等20多个部门行业的领导和代表;相关行业组织(协会、学会、商会)的代表;北京、上海、天津、宁波、南京、成都等40多个省市的代表;中国银联、国家电网及三大通信运营商等骨干企业的代表;欧盟、美国、英国、德国、法国、韩国、日本等国家信息业界的代表,中国信息与通信产业、物联网产业链各环节知名企事业的代表总计400余人出席了物联网博览会开幕式暨第十届中国(北京)RFID与物联网国际峰会。
博览会期间主办方联合相关部委、行业组织围绕物联网标准、产业、应用与服务,共同举办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高层次、高水平的专题论坛和重要活动,主要包括:2012中国国际物联网开幕峰会暨第十届中国(北京)RFID国际峰会,物联网标准化论坛、移动支付标准、产业与应用论坛,物联网与智慧城市高峰论坛,物联网在智慧交通与物流中的应用论坛,三网融合与广电物联网应用论坛,物联网与新一代网游发展论坛、中日韩RFID行业组织圆桌会议“工作会等丰富多彩的专题活动。论坛邀请了中、美、欧盟、日、韩及我国港台等业界组织、行业专家、用户代表共聚一堂,深入探讨在自主创新与对外开放方针指引下,广泛开展国内外合作,通过创新与合作实现共赢与共同发展。
RFID中国网作为本届博览会指定官方网站,对博览会论坛的精彩内容进行了编辑整理。并在RFID中国网上发布。
本文是在本届博览会开幕式暨第十届中国(北京)RFID与物联网国际峰会高峰论坛上,根据卫生部信息办副主任高燕婕的讲话整理编发的,供业界朋友参考。
医院就诊卡,这个卡在金卡工程和卫生部的发展规划的推动下,已经有了方方面面的应用,医院的就诊卡有一定的特性,医院的就诊卡涉及到医务处、门诊部、信息处等六个部门,这些部门要通过和银行部门共同来研发这样才能推动具有预约诊疗、诊间交费的就诊卡,现在一些医院已经在推进卡的应用,而不是简单的检索。
比如说2011年7月份北京协和医院正式启动了医疗卡的项目,跟银行结合,即给群众提供了结算的方便,也有预约挂号的功能,截止到2012年2月底,他们的预约号源占全面诊疗号源的75%,投放银行端占全部预约号源的20%,共一万多名患者办理使用了北京协和医院的医疗卡的自动就诊系统。
医院就诊卡也必须要符合医院的需求和患者的需求,健康就诊卡至少要具备借记卡的功能和就诊卡的医院服务的功能,才能形成可用的健康卡。居民健康卡需要具备的功能,发卡要有内容,我们要求医院的就诊卡要具备现金充值,诊间的交费,医院的专长和医生的特长等等,相互的转帐和转换,可以打印导诊单和化验单等等的信息,应该是有具备专项的功能。
关于物联网我介绍一下卫生领域应用的情况。物联网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应该说由于物联网具备传感、感知的特点,所以我们希望通过物联网的更透彻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化,来实现连接病人、医护人员、移动设备、医疗设备、保健设备以及各种各样的传感器,来实现区域卫生信息化的要求。最终实现实时的智能化的、自动化的互联互通的动态的医疗卫生服务。从而适应卫生服务改革的需要也适应,百姓患者就医的需要。
物联网在卫生领域随着金卡工程的推动,实际上在2007年在最早是在国家金卡工程这样的平台上,我们关注民生的重要的行业领域,先期进行了RFID万里行的演讲和推进,那个时候大家对物联网还很陌生,对RFID的技术还很陌生,我们就是从零起点开始,结合行业的需要和技术的特色,设计和推进RFID以及物联网在各个行业领域的应用。在这样大环境的逐步的推动下,卫生部2009年5月份首次召开了卫生领域的RFID应用大会,围绕着医疗器械设备管理、药品、食品、血液等领域的RFID的应用展开了深入的讨论,这样的起点推动了整个卫生行业的物联网的应用。
物联网在健康感知的应用具备一定的特点,卫生领域的特点不仅仅要跟各个方面的结合,特别要具备自己的特点,要和金融等其他的部门都有联系,包括我们住建部,但是我们还有我们的专利。我们要和人群的身体特点进行应用的密切结合。比如说对慢性病的监测和急性传染病人的监测,以及和对健康人群的监测,我们希望通过物联网技术能给病人提供更加全面的医疗信息的服务。
规划中涉及到这样几个方面,如图,实时的界面图就是已经在物联网的推动下,我们的一些企业已经研发出了相应的产品,我们的一些医院也在开始使用物联网技术给我们群众带来这样的一些服务。
物联网患者的管理的方面,我们有对患者的双向定位追踪,对患者就诊的管理等等,信息的实时的采集,还有对母婴识别的管理。今年是龙年,中国对龙的崇尚今年大家都在争先恐后地生”龙宝宝“使我们的医院非常的拥挤。大家千方百计生龙宝宝,生出来之后如何健康的成长,吃的奶粉、用的奶瓶、药品、食品、包括血液制品这样的领域都出现了安全的问题,我们也希望通过物联网的技术来使我们的安全的隐患得到控制,使我们的孩子们都能够,不管是龙宝宝,还是各种各样的宝宝都希望健康成长。这就需要从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来给我们创造更好的环境。
物联网实际上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我们行业,通过物联网的技术来进行监测和追溯,比如说医院资产的管理,血液的管理以及医院消毒物品的管理等等,这些都容易出现医疗安全隐患。在药品生产和食品生产的过程中,我们也规划用物联网来对这样一些环节进行监控。像对生产流程的管理,实现全程化电子追踪,包括产地环境监测等等,以及各个批次的追踪等等。
药品安全监督,我们通过电子标签在成药,包括半成品药,包括原材料上都进行监督和监控,我们也要对用药的过程进行全面的监控。
医疗环境中,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包括我们人们意识的提高以及国际的交往,我们对环境的要求也逐步有了认识,像PM2.5,我们对医院的手术室进行监控,对医院的楼宇智能控制包括医院员工的管理等等也都采用了这样的一些技术。
原理上这些技术是共通的,像移动护理、移动查房、移动的心电采集的设备等等。
一方面要对硬件进行管理,同时也提出来用物联网技术来直接地能够为临床诊疗进行服务,为病人的治愈和保健进行服务,我们也特别提出来物联网技术和远程医疗的结合。应该说远程医疗检测也在朝着无线移动和便携式的方向在发展。国际上是消费者健康需求的驱动,我们有这样的数字,2010年全球移动医疗创造的价值高达五百到六百亿美元。在商业模式、通信技术、生理信息采集器等方面,各个国家也开始进行相关的研究。
我们提出来,在远程疾病监测的方面我们有需求,也必须要满足我们的需求和基本的功能。应该说远程疾病的监测在物联网的步推进方面,应该有远程技术的监控,无线缝隙接入与健康管理,提供便携式的医学传感终端,能够对我们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实时的支持。
现代远程监控的重点,一是健康保健领域面向家庭和个人的远程医疗监控服务,我们希望有这样的产品和设备。第二健康和保健服务,老人监护以及疾病的管理,当然也包括慢性病的管理和急病的抢救。第三种通信手段的支持将个人的数据实时地传递到监护站,最终实现对个人健康状况的实时的全方位的监测。
比如说基本生命体征的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等等,心电的监测,24小时心电图的监测等等,还有运动监测,一方面从卫生部来说,一方面要为病人服务,现在在预防门槛提前的情况下,也要对健康人进行服务,对健康人的锻炼和运动的监测,像体重、他们在运动中新陈代谢,代谢综合症的人群,以及各种慢病高危人群的监测,还有营养膳食的监测,现在我们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不良的膳食的行为也会引起很多疾病的发生。我们在膳食监测的方面也要发挥物联网的特点,主要是适用于接受管理的人群,包括慢病的管理,运动膳食,生活方式的监测和干预。
技术的类型应该说也涉及到我们在座的各个企业和技术的部门,SIM技术是将手机的SIM植入终端的设备,借助通讯的网络向后台发布数据,还有蓝牙技术,涉及到具体的技术还可以详细地讲,因为时间关系不展开了。
特别强调对物联网,随着技术的发展已经要深入到临床,要求监测的设备的移动性、灵活性、方便性,同时也要求跟我们的后台,包括数据库来实现相关的连接。当然也有3G通讯,包括各大运营商,通过国家金卡工程的推动,我们每次各个行业在平台上的交流,几大运营商和很多的产业的部门都在热情地投入到卫生领域的需求的技术的产品的研发中。
我们今年的主要的任务,一个是继续推进物联网和IC卡在卫生领域的应用,按照我们的规划要实施;第二加速标准的制定进程;第三也是重点的行业领域,我们是负责《物联网在中国》卫生分册的评审的工作,我们已经完成了初稿;同时要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包括韩国、美国、欧洲等等,要加强合作;另外要加强和其他领域的融合,比如金融、电信、移动等等,
我就简要地把我们的规划和应用的现状给大家做一个介绍,我们希望继续推进物联网在卫生领域的推进,为群众提供更加有利的技术支撑和保障,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