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助推居家养老

责任编辑:企业网

2010-11-08 08:27:56

摘自:解放日报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正在进行,长三角地区老龄人口高增幅令人关注。老龄化给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带来严峻考验,而未来老龄化社会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则更加旺盛。长...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正在进行,长三角地区老龄人口高增幅令人关注。老龄化给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带来严峻考验,而未来老龄化社会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则更加旺盛。长三角各级政府积极探索创新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呈现出“家院互融”、“模式共存”的发展态势。

机构养老爱你不易

日前,沪上电视节目《大声说》请来专家,就“居家养老好,还是机构养老好”展开“舌战”,一方认为,送老人进养老院有“不孝之嫌”;另一方强调,居家养老使得老人遭受孤寂之苦,缺乏人性化。

上海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最近公布的调查显示,仅13.1%的受访老人愿意去养老院。

记者近日采访14位市民,在9位老人中只有2位愿意进养老院养老,其中1人是不愿给小辈添麻烦而选择进养老院;另5位中青年,赞成老人进养老院的只有1人。

一些老人认为,“无儿无女的,或是儿女不肯赡养的才进养老院”。在他们看来,进养老院是无奈选择。

部分子女也表示,不会将父母送到养老院。李先生开了一家网络公司,平时工作很忙,他说,“天伦之乐是用再多钱也补不回来的。自己没时间的话,可以请一个保姆。自己尽量抽时间照顾父母。”张小姐已成家,每个周末小夫妻回父母家吃饭,下午她会陪爸妈逛公园、购物。王小姐说,父母以后是居家养老,还是进养老院,尊重他们的选择。

浙江省社科院杨建华教授分析,老人到了陌生环境,容易产生失落、惆怅、孤独情绪。而居家养老可以延续以往的人脉,找回归宿感。

目前长三角养老院供求关系出现一个奇象:尽管许多人对养老院不太接受,但公办的、位置在城区的养老院却供不应求;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民办的、位置在偏远郊区的空置率惊人。以南京为例,市区公办养老院爆满;而郊区民办的竟空出9000张床位。业内资深人士认为,这种布局上的失衡局面,要从城市规划上调整,短期内难以扭转。

以房养老尚欠“火候”

“以房养老”模式是“舶来品”,它是发达国家老人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后出租,定期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而接受老年公寓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也被称为“倒按揭”。

记者了解到,宁波镇海区不少老年人就采取“以房养老”。今年70岁的梅夏美年初住进老年公寓后,将自己一套81平方米房屋出租,月收租金1200元,加上每月退休工资1100元,扣除每个月交付老年公寓七八百元的生活开支,梅夏美手头还蛮宽松的,有时还给上大学的孙女、孙子一点零花钱。

在无锡,“以房养老”也多起来。上月,61岁的王老伯和老伴,将市中心房子租出去,两位老人住进了无锡金匮老年休养院,每人月付900元。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