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将下发 15股望爆发

责任编辑:ylv

2012-12-25 10:42:04

摘自:证券时报网

国家发改委高新技术司副司长顾大伟21日透露,由发改委和工信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起草的《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已经递交国...

国家发改委高新技术司副司长顾大伟21日透露,由发改委和工信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起草的《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已经递交国务院,预计很快下发。顾大伟是在21日召开的国家金卡工程第十五次全国IC卡、RFID及物联网应用工作会议上透露这一消息的。

据他介绍,今年以来,为了加快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发改委和工信部一起成立了跨部门的物联网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4个专家组,涉及技术和产业、应用、标准等各方面。

顾大伟表示,按照《指导意见》,发改委已与工信部等主管部门研究制定了推进物联网发展的10个专项行动计划,包括顶层设计、标准、技术研发的专项行动计划、应用推广计划、产业技术的行动计划、商业模式的行动计划、互联网安全保障的行动计划等。

(《证券时报》快讯中心)

安防、电力、交通三大应用领衔

目前,电力、交通等领域的物联网应用已经初步具备了规模化的基础。在这些方面,政府、企业及科研机构正在加大对于有关商业模式的探索。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主任叶甜春介绍,2011年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市场规模为2632.6亿元,同比增长42.5%,今年的市场规模约为3650亿元,同比增长38.6%。

在物联网主要行业应用中,安防(安全防护、防入侵、智能家居)、电力、交通三大行业仍位居前列。统计显示,安防行业的物联网应用最为广泛,市场规模达992亿元,但所占份额已有所下降。而电力行业和交通行业的物联网应用发展迅速,市场规模分别达到了405亿元和297亿元。预计2012年,安防、电力和交通三大行业的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1181亿元、546亿元和453亿元。

作为主要应用之一的电力物联网,国家电网在此方面积极布局。据国电南瑞集团信息通信研发中心主任甄岩博士介绍,从2009年开始,国家电网就开始了在物联网方面的研究,主持了第一个面向智能电网的物联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承担863、973等20余项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并且,国家电网公司还参与了发改委“国家智能电网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该示范工程将于2013年底建成。

据介绍,电力物联网的建设规划将分为三个阶段,其中2012至2013是规划试点阶段,将着重完成物联网顶层设计,并开展少量试点;2014至2015年是逐步推广阶段,在这个阶段形成完整的电力物联网基础体系、技术体系、标准体系、应用体系;2016至2020电力物联网将完成全部完善提升。

(《证券时报》快讯中心)

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获批

国务院批复工业和信息化部提交的《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表示原则同意此规划纲要。

批复指出,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的建设和发展要坚持“创新驱动、应用牵引、重点突破、协同发展”原则,把技术创新作为物联网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以应用带动产业发展,积极创新商业模式,重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先行先试,探索经验,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充分发挥促进我国物联网健康、持续发展的示范作用。

批复提出,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要加大统筹协调力度,研究解决示范区建设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做好规划纲要实施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结合各自工作职能,加强对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按照规划纲要要求制定出台具体政策措施,在规划实施、项目安排、财税优惠、金融服务、人才建设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江苏省人民政府要认真做好规划纲要的具体实施工作,抓紧落实工作责任,完善工作机制,统筹资源,加快推进,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根据国务院批复要求,无锡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工信部今年将拨付5亿物联网专项基金,集中支持无锡物联网发展,目前相关操作细则正在制定之中。无锡当地物联网概念上市公司有和晶科技、太极实业长电科技等。大唐电信、通富微电

此前曾与无锡合作成立物联网投资基金。

(《证券时报》快讯中心)

东兴证券:物联网技术、结构、应用三管齐下

东兴证券发布的研报表示,由于物联网在我国尚处于发展初期,各方面的政策均不完善,所以这次《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颁布从行业技术的增强、产业结构的构建和应用规模与水平的提升三个方面对于我国未来五年物联网的发展做出了规划。此次《规划》基本涵盖了物联网的各个方面,在重点需要攻克的核心技术、“十区百企”的提出以及物联网重点应用领域及其示范工程等方面都做出了比较完善的指导。

东兴证券称,核心技术方面未来主要以信息感知、传输、处理以及安全技术为主要攻克方向。产业结构方面表明了建立综合与具有鲜明特色的物联网产业聚集区以及重点发展百家骨干企业的总体规划。而在应用领域,以示范工程的开展形成成(财苑)熟的应用模板,为物联网应用在全社会、全行业的规模化推广做出准备;并为经济领域和民生领域的应用给出了方向性的意见。综合以上观点,建议关注具备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且在规模、资金以及市场先入方面具备一定优势的企业,推荐远望谷、达华智能、四维图新、国民技术、歌尔声学、汉威电子、北斗星通、国腾电子、海格通信、卫士通

等。

上海证券:物联网产业进入规模发展阶段

上海证券发布的研报表示,根据“十二五”规划,物联网是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突破的重点方向,蕴含巨大的创新空间,物联网的应用将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物联网发展,明确指出要加快推动物联网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大部分地区将物联网作为发展重点,出台了相应的发展规划和行动计划,各行业部门将物联网应用作为推动本行业发展的重点工作加以支持。

《规划》订立了至2015年的发展目标,实现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攻克一批物联网核心关键技术,在感知、传输、处理、应用等技术领域取得500项以上重要研究成果;研究制定200项以上国家和行业标准;构建初步产业体系,完善物联网产业链,着重培育和发展10个产业聚集区,100家以上骨干企业;提升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的应用水平,在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环保、智能安防、智能医疗、智能家居大领域完成示范工程。

感知层是物联网体系的基础构架,核心技术包括RFID、传感器、二维码识别、智能卡等技术。《规划》将超高频和微波RFID标签、智能传感器、二维条码和智能卡等领域作为攻克产业链核心技术的重点,并明确指出,重点突破感知制造业的发展瓶颈。

传感器是物联网信息采集基础,受益深。传感器处于产业链上游,在物联网发展之初受益较深;同时传感器又处在物联网金字塔的塔座,将是整个物联网产业中需求量最大和最基础的环节。

目前,我国传感器行业发展落后,国内传感器需求,尤其是高端需求严重依赖进口,国产化缺口巨大,目前传感器进口占比80%,传感器芯片进口占比达90%,国产化需求迫切。

当前,汽车、物流、煤矿安监、安防、RFID标签卡领域的传感器市场增长较快:汽车传感器市场潜在规模达57亿只,是目前的14倍以上;物流传感器市场潜在规模达100多亿,是目前的十几倍;

煤矿安检传感器市场潜在规模达数百亿元;安防传感器市场的规模增速将和安防行业的产值增速同步,“十二五”规划我国安防行业产值年均增长20%;RFID标签卡进入市场开拓期,未来5年年均增长21%左右。

《规划》表示,目前RFID产业市场规模已超过100亿元,全国传感器市场规模超过900亿元。其中,中高频的RFID技术相对成熟,超高频和微波段RFID则主要依靠进口。现阶段中高频段RFID技术主要应用于身份认证、公共交通、移动支付、门禁考勤等领域,主要由于高频技术成熟且其标准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统一。而超高频应用方面,国内与国际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考虑到超高频和微波段应用具有距离和标签成本优势,未来超高频和微波段RFID将成为应用的主流方向,同时该频段的应用在国际上尚未有明确的统一标准,我国有望率先制定自主的标准体系。

预计中高频段的RFID市场格局未来5年内将被打破,设备生产企业将面临产业升级。《规划》强调了对自主超高频和微波段RFID核心技术的创新攻关,也表明政府未来支持国产超高频和微波段RFID的力度会进一步加大,大批企业将加入到RFID标签、天线、读写设备的设计、制造行业中来,进口品牌的市场份额会受到严重冲击。随着推进物联网发展的步伐加快,政府引导的RFID应用将会大规模铺开,较早介入超高频和微波段RFID的企业发展潜力。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