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07月22日07时45分在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漳县交界(北纬34.5度,东经104.2度)发生6.6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目前波及毗邻的陕西省,省会城市西安震感强烈,部分居住于高层的小区居民纷纷汇聚至平地,有市民反映互联网已经中断。到目前已经有89人遇难800多人受伤。
物联网助力甘肃定西震后救援
7月22日,民政部向甘肃省紧急调拨1万顶帐篷、3万床棉被、5000张折叠床和1万条睡袋。甘肃省下拨500万元省级救灾应急资金,省民政厅已向岷县调运1500顶帐篷、4000床棉被、2000张折叠床,向漳县调运100顶帐篷、400床棉被,从陇南市紧急采购2万箱方便面和2万件矿泉水。
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将此前针对甘肃省岷县、漳县交界6.6级地震启动的国家四级救灾应急响应紧急提升至三级。
物联网 成灾后救援好“帮手”
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应用在灾后救援,有效提高了灾后救援的工作效率。面对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把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小。先进的科学技术运用给我们提供新的途径,可以提前预警自然灾害,提前做好灾害应对工作。面对不可预知灾害,也可为灾后救援赢取宝贵时间。这让笔者想起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地震,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灾后救援。
1.卫星定位系统助力灾后救援
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地震救援,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迅速做出反应,于20日下午为抗震救灾部队紧急配发与增调各260台北斗卫星导航定位装备。500余台北斗终端装备迅速增援雅安地震救援。截至21日17时,雅安灾区北斗装备已定位27000余次,通信30000余次,为抗震救灾提供了有效的应急导航定位保障。灾区人民称其为“北斗呼叫,天降神兵。”
北斗系统增援地震救援并非首次,2008年汶川地震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便曾大显神威。在通信、电力 完全中断的情况下,北斗系统及时搭建起抗震救灾指挥部和一线救灾部队之间的应急指挥控制平台,实现了救援力量位置态势共享,为指挥员全面掌握救灾情况,实时指挥救援行动提供了可靠有效的指挥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