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映射出的物联网能否安全

责任编辑:editor03

2014-10-31 14:08:40

摘自:物联中国

物联网时代进入万物相连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已经快要被说“烂”了。由相似环境提出的安全点和专家推测出的“可能安全事件”层出不穷。

物联网时代进入万物相连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已经快要被说“烂”了。由相似环境提出的安全点和专家推测出的“可能安全事件”层出不穷。但这些都没能阻止人们对物联网时代到来的热情与期待,更没有影响物联网的发展。尽管时至今日,与物联网直接相关的安全问题并没有发生,但物联网防护领域的匮乏却始终是悬在不断壮大的用户群体头以上的一把利剑。

强硬的“同意条款”

之所以只提及到对用户存在“不定时炸弹”式的危害而没有提及开发商和企业是因为“无商不奸”。或许迄今为止,大部分用户不会去注意每当自己购进一款智能化设备或是安装一个软件时,首次使用都需要通过一份《协议》,而想要使用这个机器只有勾选“同意”选项才可以。

多数《协议》的末尾或中间都会插入这样一句:“本《协议》可由某某公司随时更新,更新后的协议条款一旦公布即代替原来的协议条款,恕不再另行通知。”

要么认同供应商免责,出现相关问题自行解决;要么放弃设备或软件的使用。如此选择更像是一种强迫。却很少有人较真儿的放弃使用。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天下乌鸦一般黑”,放弃了就没得用;二是协议内容复杂,很少有人会仔细阅读这份“不平等条约”;三是伟大的侥幸心理,大家都在用,都没事,我一定不会那么倒霉。

互联网映射出的物联网

物联网的发展还不够完善,但同为高科技发展改革产物,具有一定的共性。互联网时期的安全和防护之间的“战争”是循序渐进的,涉及层面也是从纯数据到资产的逐步转化。只有相问题爆发之后才能得到相应的解决方案。

随着移动互联时代到来,移动支付和电商的进驻,切身影响到大多数人利益的事件发生之后,网络端的防护才真正进入到体系阶段。现在,物联网安全问题口号构思很多但真正实际行动却很少。

互联网安全问题在出现之后再进行控制和解决,但同样的处理方式对物联网而言却明显有些“来不及”。

现在,网络安全、硬件安全、数据安全都存在相应机构和管理企业,但整体的安全体系却尚处空置,也不存在明确的量责体制。如此一来,会给使用者造成一种安全的假象,但实际使用中,一旦出现问题,或将陷入责任相互推卸无人负责的窘境。如果一直不进行整合、不建立完整的量责标准,物联网安全始终是一个等着大量“受害者”去填埋的“坑”。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