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自然 物联网的未来属于中国!

责任编辑:editor004

作者:刘海涛

2015-09-21 11:48:47

摘自:新华网

物联网抗战八国联军今年对中国来说发生了一件很大的事:5月20号物联网的国际标准化之争。工业4 0+物联网物联网是信息产业的三次信息浪潮的社会化,从智能化到网络化到社会化转变。

物联网抗战八国联军今年对中国来说发生了一件很大的事:5月20号物联网的国际标准化之争。我们感知集团代表中国跟美国、日本、英国、德国、韩国等新八国联军关于物联网标准抗战。虽然我们是孤军奋战,但在一年半的时间艰苦努力,最终咱们胜利地拿下了物联网国际话语权。这过程真的很不容易,我们第一次没有过,后来我们花了很大的力气第二次终于过了。但是美国不乐意、反悔不承认,想争夺这个主导权。他们自己搞了一个架构从WG7移到WG10,这样她更换主编辑。又经过三轮的战斗,我们在5.20日我们又成功地拿下标准定义权。就在前几天美国人又变卦,他们觉得这个太重要了,一定要把标准权抢回去。我们整整和他们讨论了整整5天。其中美国一个团队领导者猝死,我们首先为世界物联网的损失表示哀悼,为物联网失去这位大师感到可惜;另一方面我们中国在这方面优势比美国更强。我想说的是这个不见硝烟的国际物联网战争的艰辛。

为什么美国、日本、印度、韩国都没有提出物联网架构?只有中国提出了这个架构!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能够在第二回合还有机会过,不仅是说我们拿到国际物联网的话语权,这是因为西方思维是互联网思维,中国思维是物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是人人平等;物联网思维不是人人平等,是“道法自然”(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共存、共融、共发展)。站在西方思维立场是很难弄懂我们的东方大国思维,这就是为什么物联网话语权在我们中国人手中而不是西方人手中的原因。互联网是确定性思维、西方思维;物联网是不确定思维、东方思维。就像西医是根据物理、化学、生物科学来诊断;中医是通过望、闻、问、切来诊断。

工业4.0+物联网物联网是信息产业的三次信息浪潮的社会化,从智能化到网络化到社会化转变。从整个工业发展来说,第一次是蒸汽机、第二次是电力,第三次是制造业+IT+电子的结合,第四次物理信息系统或或信息物理系统:物联网。 在物联网的推动下未来世界将会从西方思维转换成东方思维。这个转变是物联网的本质,这是物联网产业决定的。为什么发生这个转变?物联网是信息产业的三次信息浪潮。第一次是智能化;第二次是用互联网推动的智能化;第三次是物联网推动的社会化,这里社会不是人的社会,是人的社会与物的社会共存、共存、共融、共发展的社会。在物联网的推动下,我们实际世界也是一个社会,它的管理模式、它的解决问题的方式都要社会化。为什么要社会化?因为是它是不确定性的!确定的用智能化解决,不确定的是用智能化做不到要用社会化解决。

大家都在说工业4.0是智能制造、精密制造。大家觉得是吗?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工业3.0:制造业+IT+电子结合,智能化、自动化、精准化,那工业4.0还是智能制造?第四次工业革命是物联网下的工业改革,物联网是社会化,社会化追求的不再是智能化的制造过程,它关注地是制造过程环节间的协同、产业间的融合,追求的是研、产、商深度融合的边际效应。大家都看过《零边际社会》这本书,这就是物联网。物联网推出工业4.0是从经济的高度来推动工业协同、融合。这个过程是中国人思维主导,我们就可以成为以工业4.0为基础的经济运营商。当我们成为经济运营商时,而日本人、德国人还停留在智能制造,那我们就可以让日本、德国为我们打工。这句话不是空穴来风,这是因为最高的统治是文化的统治、是思维的统治。

道法自然:未来确定性思维将转变成不确定性思维,科学将发生根本的变革!现在科学严格地按照逻辑思维,未来将是非逻辑思维。大家是推动人类社会、中国大国崛起以及文化崛起的主轴。

这次感知中国代表中国参与物联网国际标准化制定和八国联军在国际市场上打仗。由于美国人搞不定、搞不清这个“道法当然”思维使我们站上风了。不是说仅仅我们起步早,是美国人真的想不通这个东西。

像物联网里的共性平台,从五花八门的应用场景里面,提炼出的共性平台,以不变应万变。美国人搞不懂,真的搞不懂!如何从五花八门的应用场景里面提炼出共性平台。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任务、目标,分工、协同、组织、纪律都是不同的。关键是“变”。以不变应万变,变才是不变的核心。 物联网可以分为安防物联网、交通物联网、健康物联网等。美国可以做交通物联网标准、健康物联网标准,可是他们设计不出来整体的物联网标准。

这就需要我们中方智慧、哲学、文化才能适应,道法自然。所以,物联网是中国人的!物联网将推动以西方思维为主的世界转向以东方思维为主的世界!

物联网已成为当前世界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蕴含着巨大的战略增长潜能,能有效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在物联网话语权掌握在我们中国人手中这个好时机,欢迎大家和我们一起为中国物联网事业贡献一份力量,传播中国文化、实现中国梦。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