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时代 台湾面临3挑战3契机

责任编辑:editor09

作者:李震华

2016-05-22 21:17:28

摘自:工商时报

在物联网时代下,维系公共安全、环境监控、能源管理、交通运输、工业生产、物流零售、医疗照顾以及家庭活动等各应用体系的核心,将是系统软体。

在物联网时代下,维系公共安全、环境监控、能源管理、交通运输、工业生产、物流零售、医疗照顾以及家庭活动等各应用体系的核心,将是系统软体。

软体或系统程式在物联网应用中,涵盖范围从核心芯片的设计、装置产品的韧体到系统应用的程式,均扮演举足轻重角色。

从软体层次切入,可将物联网世代的系统软体分为3个层次,分别是核心(芯片)层、装置产品层及系统应用层。其中,核心(芯片)的系统软体包括产品设计平台、软体、驱动程式等;装置产品层则包括嵌入式系统、作业系统、韧体、特定领域应用程式等范畴;至于系统应用层方面,则以各领域别应用系统或产品操控系统为主。

在物联网产业价值链中,分别存在零组件商、产品制造商、平台供应商与服务提供者。从物联网价值链与台湾产业能耐比较来看,我国仅在产品制造保有优势,其余零组件、平台或服务应用等,均居下风。观诸零组件、平台或服务应用等产业,具备高值化特性,而我国产业偏重低值化,如何透过软硬整合能力,辅以系统软体加值,才能拉抬我国产业迈向高值化。

台湾身为资讯产品制造大国,在资讯应用转向物联网世代时,面临不少挑战:

挑战1.首先是重硬体代工、轻软体实力,在产品装置层次上,台湾产业以硬体制造代工为轴发展,不但在规格、专利上无话语权,另外,在系统软体(嵌入式系统、韧体)方面也大多仰赖原厂公版。

挑战2.其次是习于整合苦工、轻视经验累积,在系统应用层次上,大至高铁行控、ETC系统,小至交通票证系统,皆有台湾系统整合业者身影,只是长久以来多以专案视之,习得经验多半没有系统的累积维系。

挑战3.最后是强调产量、忽略加值,台湾产业制造能力强,在少样多量时代无人可及,却也轻忽产品加值的重要性,投注在软体能力的资源寥寥可数。

但即便台湾在物联网产业链上起步稍嫌落后,但物联网应用涵盖各领域,可掌握以下契机发展重要的系统软体,逐步迎头赶上先进国家─

契机1.应用环境变迁:当今资讯应用环境由电脑时代走向物联网时代,从装置单一、应用多元进入装置复杂、万物联网,意味着差异化与分众化的市场将取代一元化(Wintel架构)市场,难有厂商可通吃整体市场。

契机2.硬体能力具优势:台湾在硬体产品制造能力仍具有相当优势,物联网时代装置仍然扮演重要角色,故而台湾只要强化软体加值能量,凭借原有硬体制造能耐,可占有一席之地。

契机3.制造业服务化思维成熟:历经多次经济危机,台湾制造业为获取竞争优势以利生存,将价值链由以制造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转变,朝向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有利于产业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推出软硬整合的整体解决方案。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