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个新闻在朋友圈刷屏了
原因有三
一是双方来头是在太大,一个是全球最大工业互联网平台,一个是全球前三的云计算公司,头部企业强强联合,马太效应进一步增大
二是阿里云和西门子优势互补,双方合作能做的事情太多
三是德国的工业+中国的互联网,在两国总理的注视下,上升为国家战略
这个新闻解读起来就是
物联网是阿里巴巴集团继电商、金融、物流、云计算之后的第五赛道,阿里云牵手重量级伙伴,要大力拓展工业物联网啦
西门子作为工业物联网老大,搭上了阿里云的快车,准备联手在中国搞事情了
先说第一条,共有云头部市场已经形成,工业物联网市场潜力巨大
近期,Gartner发布了2017年度全球公有云IaaS市场份额分析报告,根据新鲜出炉的数据,AWS、微软(Azure)、阿里云位列前三甲。
我们还是先来看看数字吧

数据来源:Gartner
阿里云位列第三,是唯一入选短名单的中国云服务商,2017年度IaaS营收为10.9亿美金,增长率也很可观,达到62.7%;
“3A”合计垄断了66.5%的市场份额,更可怕的是Google与阿里云的差距略有拉大,除巨头之外的企业增长率仅为8%
可以说,公有云IaaS市场的头部企业已经形成,市场份额呈现倒三角分布,未来以云为中心的数字化服务市场,马太效应将进一步凸显
接下来,看看工业物联网的市场空间有多大

单位:10亿美元
数据来源:埃森哲和FrontierEconomics
埃森哲联合Frontier Economics,预估了物联网对中国12个产业的累计GDP影响: 在中国当前政策和投资趋势的助推下,未来15年,仅在制造业,物联网就可创造1960亿美元的累计GDP增长。
如果进一步扩大物联网的影响,埃森哲预估物联网创造的经济价值将从1960亿美元跃升至7360亿美元,增加276%。工业与物联网的结合,将迸发出巨大的市场空间。
再说第二条,阿里云和西门子优势互补,能做的事情太多
IoT是阿里巴巴集团继电商、金融、物流、云计算之后的第五赛道,借助阿里云强大的云计算能力,阿里云IoT全面布局智能城市、智能人居、智能园区与智能制造等行业板块。
西门子致力于将互联网元素渗入工业生产的全流程、全价值链,促进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变革。
未来双发将在四大领域形成广阔的市场空间
一是网络传输
以崭新的方法将机器、设备、团队通过先进的传感器、控制器、软件程序和网络连接起来,使信息高效集成和更快传输。
比如阿里云IoT目前在多个工业园区,搭建基于LoRa的低功耗广域网,构建了Link WAN-LoRa的核心网平台,提供云计算、边缘计算、设备端计算三体联动的服务,构建阿里云IoT的核心计算能力。
二是技术创新
云计算、大数据、网络安全、自动化、工业仿真、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新技术的发展对工业物联网产生的巨大促进作用。
比如,ET工业大脑将AI与工业生产线结合,旨在让庞大的钢铁躯体拥有智能大脑。目前已经在流程制造的数据化控制、生产线的升级换代、工艺改良、设备故障预测等方面开展工作。ET的目标是成为一个不断吸收专业知识的“大脑”,可以指挥各种类型的工业躯体。
三是智能工厂
包括传统工厂的智能化转型和创新者新创办的智能工厂
比如在协鑫光伏的切片生产车间,为了让一根仅0.1mm粗细的钢线不断摩擦硅锭,最终切出一片片仅0.2mm厚的硅片。
阿里云的ET工业大脑将标准化车间所有端口的数据传入工业大脑,随后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对所有关联参数进行深度学习计算,在生产过程中实时监测和控制变量。
目前,协鑫光伏的生产良品率已经提升1个百分点,每年可节省上亿元的生产成本,成为首个“中国智造1%”的威力范本。
四是解决方案
把软件、硬件、服务、咨询打包成整体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实现智能制造
比如西门子通过 OPL 提供了一个全面整合的概念,可以使包装机和包装线实现全集成自动化。在全集成自动化(用于无缝自动化的开放式系统架构)的基础上,OPL 基于标准的自动化和通信平台集成整条包装线。
再说第三条,德国的工业+中国的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
中国拥有牢不可破的制造产业地位与巨大的国内市场优势,同时在数字化创新领域领先世界。德国拥有高端制造业的技术和人才,以及强大的IT能力。双方在数字化+制造业领域的合作,可谓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未来,在阿里云与西门子这样龙头企业的带动下,相信中国与德国的数字技术将继续加速与制造业的融合,智能制造领域将更加快速的发展。
阿里云与西门子,数字化与制造业,中国与德国,以本次签约为始点,即将诞生一个全新的产业格局和世界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