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人类享受新技术带来的智能和便利的同时,大量个人隐私数据悄无声息地被复制、共享、传播。安全和隐私保护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近日在京举行的“2019中国物联网安全高峰论坛”上,多位专家围绕物联网安全问题展开了讨论。该论坛由经济参考报社、中国密码学会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共同主办。
国家密码管理局商用密码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霍炜表示,万物泛在互联是大趋势,未来万物皆可数化、万物皆可互联、万物皆可控制。物联网发展的终极形态,将是广泛互联、应用融合、实时反馈、跨域交互、高度异构。经典网络边界防护模式,不再完全适用于新的物联网场景和可定义、可调整的安全需求。而密码是物联网安全的核心技术,是整个网络信任体系的基础支撑。
工信部网络安全管理局副局长梁斌认为,近年来工业互联网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安全问题。在设备、控制、网络、平台、数据等工业互联网主要环节,仍然存在传统的安全防护技术不能适应当前的网络安全新形势、安全人才不足等诸多问题。他提出了5点建议: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动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标准落地实施,完善监管和评测体系,切实推进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发展,联合行业力量打造工业互联网安全生态。
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司长庞松则指出,目前交通行业对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应用安全研究不足,对于汽车自动驾驶、智能船舶等下一代交通系统的网络安全管控尚未形成明确思路。下一步将从健全制度体系、加强检测和监测预警、加强标准制定落实、强化物联网系统建设安全管理等多个方面重点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