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各地城市化进程更是加速推进,在这个过程中居民对私家汽车的拥有率逐渐增高,而这与城市日益拥堵的交通状况形成了明显的对比。目前,我国许多大中城市的交通情况令人堪忧。以北京来说,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市机动车的保有量超过500万辆,而且还在以每天1 900辆的速度直线增长。在我们的各大城市的交通要道,已经建设了以ETC技术的为基础的不停车收费基础设施,尽量避免因为收费带来的交通停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中,ETC使用了RFID识别技术,不仅提高了识别的速度,而且识别的效果也令人满意。
随着各种私有车辆的进入千万家庭,以前的行路难问题变成了如今的停车难。停车的区域大都集中位于工作单位、娱乐购物场所、居民自己的生活小区。工作单位有专门的车位管理人员,而娱乐购物场所则一般设有规定的商场停车区域,但是在居民自己的生活小区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没有专门的管理措施,而且由于车位较为固定和缺少,车辆的管理较为困难。现在,越来越多的房地产开发商也将停车位公开出售,更加导致了停车问题的恶化。在现实生活中,自己的车位被其他车辆使用,而且由于没有一套可靠的技术手段,导致自己的停车权益无法得到有效的维护。针对这种情况,论文基于ETC技术,设计了小区车辆的自动化管理系统,特别对车辆的停泊给出了解决方案。
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射频识别技术,俗称电子标签。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如图1所示,典型的RFID识别系统通常由RFID电子标签(Tag)、RFID读写器(Reader)以及后台数据服务系统(Database)3部分组成。
1.2 ETC概述
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也就是利用ETC技术当汽车通过高速公路收费站时不需要停车,通过5.8 GHz的射频,将装在汽车挡风玻璃上的电子标签与收费车道上的路侧单元进行识别确认扣费,无需任何操作的情况下,使得汽车快速通过收费站。ETC的简单原理图如图2所示。
不停车收费系统(ETC)主要包括如下的部分:
1)安装于收费通道的路侧单元(RSU),相对于RFID读写器,负责检测和识别车辆的进出,并记录相应的信息;
2)安装于车辆内的车载单元(On Board Unit,OBU),相对于RFID发射装置,负责向RSU通信,发送车辆自身的身份信息;
3)车道控制器设备,受管理设备控制车道的放行和拦截;
4)ETC IC卡,相对于RFID电子标签;
5)计算机扣费管理系统,实际的不停车收费执行者;
6)辅助系统(如摄像系统、红外探测系统等),负责采集车辆的图像及其他参数信息,为车辆的收费和稽查提供数据。
由ETC原理图可知,当汽车进入收费区域后,首先由路侧单元RSU检测到行驶的车辆,存储有车辆信息的IC卡通过车载单元OBU,发射车辆的识别信息,然后RSU收到信息,通过数据中心和辅助系统对信息进行确认,然后对车道控制系统发送命令,开启车道,并通知收费管理系统进行实际的扣费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