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外资咨询公司,行业将面临洗牌

责任编辑:editor009

2014-06-04 13:23:22

摘自:慧聪网

近日一则国外媒体称“中国禁止国企使用美国咨询公司服务”的报道将“美国咨询公司”以及整个咨询行业推到了舆论前台。按照此前媒体的报道,如果此禁令正式生效可能对中国咨询行业的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中国本土咨询或将迎来利好。

近日一则国外媒体称“中国禁止国企使用美国咨询公司服务”的报道将“美国咨询公司”以及整个咨询行业推到了舆论前台。按照此前媒体的报道,如果此禁令正式生效可能对中国咨询行业的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中国本土咨询或将迎来利好。中国咨询行业的实际情况如何?为此记者走访了多位业内权威人士。

美资咨询或受影响

一方面,报道涉及美资背景的咨询公司尚未公开回应上述报道,面对媒体的询问,这些公司均表示暂时并没有接到任何相关通知,他们已与国企客户进行沟通,反馈也同样是暂时未接到相关通知。另一方面,知乎上很快有网友表示:“下午本来要和麦肯锡开会的,取消了。集团找麦肯锡做的咨询项目才进行了一半。”据公开资料显示,麦肯锡在大中华区30%的客户为国企,覆盖石油天然气、高科技和金融等领域。对此,曾多年服务于美资咨询公司的杨新(化名)向记者表示,“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美资咨询公司的国企客户的比重此前处在逐年上升的趋势”,“几大的美资咨询公司的优势也更多体现在大型国企客户上,如果消息属实的话,对美资咨询公司的业务势必会有所影响,对整个咨询行业的市场格局恐怕也会有所冲击”。

本土咨询在弱势中成长

对此,一位资深人力资源总监表示:“以目前本土咨询公司的水准,很多客户是接不过来的。我曾牵头做一个重要的管理咨询项目,麦肯锡、美世等外资公司和国内几家咨询公司竞标,比较起来国内咨询公司还是有比较明显的差距。”

杨新目前在上海一家本土咨询公司任副总裁,他认为国内咨询公司的整体能力尚不足以替代外资咨询公司,整个咨询市场的格局短期内不会有明显的变化。

另据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咨询委员会的报告,2013年中国管理咨询公司前50名共实现业务收入28.88亿元。而国际著名咨询企业埃森哲2013年收入为297.78亿美元。中国管理咨询公司前50名的收入总和仅相当于埃森哲同期收入的1.6%。对此,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咨询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与20世纪末期相比,我国本土管理咨询机构的规模已经显著壮大起来,但在看到我国管理咨询机构快速成长的同时,也应看到我们与国际知名咨询公司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因此,我们首先要自己跟自己比,要看到成绩,树立信心;再与国际水平相比,我们要看到差距,承认差距,但不气馁。”

对于与外资咨询公司的竞争,本土咨询业内表达更多的是从自身做起。谈到本土咨询公司自身的问题,多数受访对象都提到了本土咨询公司之间的“低价竞争、相互挤压”,用几位业内资深人士的话讲,“这几乎成了本土咨询公司最大的心病”。老黄目前是一家一线本土咨询公司的总经理,他认为本土咨询公司首先应该从自身做起,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合理的、健康的行业秩序,

本土咨询企业治理结构和分配体系也是被提及较多的方面。老黄也认为咨询公司本身的顶层治理问题是阻碍中国本土咨询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缺乏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公司管理的规范化和法制化就无从谈起,也很难协调大股东和其他核心人员的利益关系,同时公司面临决策失误而自毁前程的风险”。另一位有8年本土咨询行业经验业内人士坦言,多数本土咨询公司的治理结构本身凝聚力不够强,对于公司的长远发展来说意味着极大的风险。

作为行业机构,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咨询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分析了制约本土管理咨询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缺少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支持、扶持与指导;缺少行业发展规划,缺少权威的行业标准和运营规则,缺少责任约束和执业道德规范;行业准入门槛低,导致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竞争环境恶化;管理咨询机构缺乏研发能力和数据库建设的投入,缺乏研究经费,多数管理咨询机构没有构建起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核心优势,没有形成一批优秀的咨询品牌。

微博认证为“孙兵-同心动力”的网友提出“禁令”背后暗示中国本土咨询已经在崛起。“我觉得中国人做管理咨询不比外资咨询公司差,而且在适用性实用性的后期服务上,已经超越外资咨询公司。这与国家的倡导的信息保密无关而是中国咨询团队经过学习和实践,已经开始超越了。”

据了解,孙兵是一线本土咨询公司同心动力管理咨询的董事长,作为亲历中国管理咨询近二十年的“老兵”,经历了中国咨询业发展的全过程。采访中孙兵强调,中国一些本土咨询公司已经具备了与国际知名咨询公司分庭抗礼甚至超越对手的竞争优势,“至少同心动力自身在企业文化领域已经具备这一优势”。他认为在一些专业领域,如软科学领域的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等,中国本土咨询公司的咨询深度已经比肩外资团队,而且在专业服务水平上已经超越对方,很多大型企业的成功咨询案例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在咨询成果的后期落实上,本土咨询公司已经超越外资咨询公司。外资咨询公司尽管也跟着强调落地,但“传播最佳实践”的定位使得他们并不愿意在比较棘手的后期跟踪服务上花费很大的精力。而本土咨询公司,也许开始也只是为了赢得竞争(可能口号是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的举措,但后来在兑现承诺和客户的强烈要求下,逐步强化了自身的帮助客户落地的能力,从而带动了本土咨询公司整体队伍的竞争优势的提升。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