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北邮宋俊德:拨开3G迷雾

责任编辑:企业网

2010-08-06 14:55:20

来源:企业网D1Net

原创

北京邮电大学的宋俊德教授访谈关于3G在中国的发展问题。

主持人阳光:各位网友大家好。

今天我们非常高兴请来我们的老朋友、北京邮电大学的宋俊德教授,宋教授也是我们国内著名的通信专家,他的博客也非常受欢迎。我们今天聊的话题是拨开3G的迷雾。这个话题确实是由来已久,我刚才跟史炜先生也谈过,2001年有一篇文章叫3G豪赌,代价不菲的赌博,当时2000年的时候,3G在欧洲市场哀嚎遍野。现在快6年过去了,我们说老问题依然还是存在,中国的3G牌照发几张,发给谁,什么时候发等等,都是尚未明确的事情。

我们现在市场上有不同的声音,而且我们偶尔还看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从进程来看,3G在中国面临着很多特殊的情况,在这么一个特有的国情下,整个社会在转型,通信和互联网都在转型。首先请宋老师给我们把把脉,为什么六年来3G依然在茫茫白雾中徘徊呢?

宋俊德:我最近写了一篇非常短的文章,我写的是大哥大、二哥二、三哥三,其实每个兄弟诞生的时候都有困难,我们现在不要看3G,今天2G很赚钱,就忘了那个历史,大哥大开始在中国也不是那么顺利。

首先是广州受香港的影响,率先发展了移动通信,但是在北京,发展一千个信道,都被当时的邮电部批成是疯子,何况你要在北京卖一千个手机。

第二个是二哥二,GSM,当时在嘉兴,我们也搞过实验,从比利时到那儿弄来的技术,开始的时候对GSM技术不了解,一味地按照大哥大的信号覆盖区,结果实验都缩成了七个小区,谁跟谁也不连了,根本就不能联系,这样又修又弄,折腾了两年多,最后负责实验的人就说,算了,把GSM赶跑了,我就用我的大哥大,这是历史。

3G有一点特殊,我们冷静地看一下,3G为什么这么坎坷?有几个原因,第一,它诞生的时候,大家想拿它作为暴发户的资产,期待太高,因为“.com”在互联网上出了一批发大财的,也看到GSM很赚钱,那么,弄一个3G应该能赚大钱,相关部门也动了心了,一看美国卖频率,我们也卖,而且卖得很高。当时呼声很高,一部分人跟现在的管理委员会说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卖多一点,我们国家可以富裕一点,减轻各种税收。

欧洲人一卖,卖得很贵,3G的运营商,可以说一开始就不顺利,德国运营商算过,一个用户要分摊1000美金的空中运营费,所以这样李嘉诚就把德国的3G卖掉,所以,他还是很聪明的。时运不好,那个时候,亚洲金融风暴,各国经济就往下掉,这种情况下,3G肯定活不起来。

中国的3G为什么能够叫好这么长时间呢?很多人都看到2G在中国很好,自然而然地认为3G肯定也好,所以他们就拿着各种设备,各种终端,政府也很热情,一直测试,给大家一种感觉,测完这次可能就差不多了。前一段时间,HSDPA又做测试,本来说做到去年10月份就停了,结果又做规模测试,做完规模测试还要提高,一下又到了2007年。

技术上的问题今天不谈,主要看到底这个3G有用没用,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没用中国就别折腾这个事了,停了就算了。我觉得咱们看一个技术的应用和不应用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管政府的权力多大,企业有多少钱,或者专家有多大的权威,你去讲,这个没用的。它最后是看老百姓买不买手机,现在全世界加起来,WCDMA和CDMA2000,一个初步的统计是四亿,我想大家说它还有点赔钱,有些赚了一些。在做GSM的暴利以后,就想赚小钱,或者说有那么两年不赚钱就沉不住气。 [NextPage]

主持人:从应用来看,实际上从人体结构性原理来看,人天生有这个爱好和需求。

宋俊德:就像人要吃饭,人要喝水,人要信息,人要知道社会,我每天早上一定起来要看国际新闻,你说伊拉克跟我有什么关系,我就是个教授,但是人就有这个需求,晚上我家有两份报纸,我一定把报纸仔细的看过去,到学校,我所有的杂志,礼拜六、礼拜天我都要翻一遍,这是人体知识的需求,这叫求知欲,假设你有这个欲望,你得满足这个欲望。3G和宽带都是应运而生的。

主持人:人先天对画面有一种偏好,这就是对需求的满足,这个是很有意思的。当然有些专家也提到中国确实有中国特色,确实还有一部分人是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只是一小部分人。但是从信息化过程来看,一方面数字有扩大的趋向,另外像网吧一样,很多青少年也从里面得到了很多信息。但是有另外一个问题,比如现在有2.5G、2.75G就够用了,我干嘛非得一定要更新的3G或者是4G,非它不可吗?还有一个理论叫适用、够用、好用,是把这个指标导引进去来看,您怎么看这个问题,您觉得3G是超豪华的一个技术吗?

宋俊德:这个问题其实我一直在思考,研究人的需求,我曾经和实验室的同事谈,他说当时发一个文,说不让手机变那么快,因为手机一天一个模样,一个是测试困难,第二个是给用户增加负担,我们PC机也有这个问题,用着用着又来了一个新的,P1、P2、P3,各式各样的老往下翻,一翻我就得买新的,能不能维持在P1上,能不能维持在P3上,最后证明不行。

因为是很多先进分子绝对需要最好的东西,他用着P3,你P2先不要丢,因为P2能解决的问题绝对比P1解决的问题多,这是主要的原因,但是3G跟这个不太一样,3G解决了视频的问题了!

这是我想要的,至于你说你今天手机这么大点儿,再给它缩小一点儿,有的女孩子就喜欢小一点儿的,这就是各有所好。我给你举一个过去我们困难时期过的日子,一个人一年就给一张布票,计划经济时代,60年代,我们大家没有布,棉花不够,统购统销,一个人给你一张布票,困难的时候弄八尺,大家弄这么一件衣服也过来了,能凑合。

后来有了化纤的就买化纤的,因为化纤的衣服穿几年不坏,后来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了,说我们还得穿全棉的,穿丝的,对皮肤有好处,化纤的不穿了,这是一个进步过程。这就是社会的进步,你不能约束社会的进步。

你说我们到2G就停了,联合国也下不了这个命令,说全世界到了2G就不许再往下发展了,这是不可以的。只有说当技术本身遇到坎坷了,最近我也写了一篇文章,咱们集成电路,摩尔定律自己提出来说到2016年就差不多了,说到时候大家再去找新材料,我相信还能找新材料,是不是到2016年一定能找到。

我做过一段集成电路,我知道它有很多优点,像砷化镓这些东西都代替不了它,现在看到了,越来越细,现在不可以再细了,这就是一个极限了,这个极限完了,再由另外一个东西代替,我并不担心,我可以说出很多让大家惊心动魄的,说到2016年我们的所有无线电就再也不会降价了,所有集成电路做的都要涨价,没有必要担心,它还会往前发展。

宋俊德:3G符合适用、好用、够用的原则

通信的投资跟其他投资不一样,通信是无形的,3G投资也是如此。

刚开始也许不怎么赚钱,但是后头总有一个更好的业务,你就知道当时的钱是值得花的,所以运营商要有这样一个心态,舍得投资。

用户的需求是无止境的,技术会随着需求的增加而进步,需求也会随着技术的进步而递增。过去1G、2G的发展已经证明这个道理。

主持人:具体到每个消费者,您刚才提到每个欧洲用户,使用3G要背负1000美元。目前我们推出3G技术,会不会也面临一个性价比的问题,不符合适用、好用、够用的原则?

宋俊德:3G发展还有它的特点,地区性,3G在亚洲比较好,在欧洲不那么明显,但是你说HSDPA欧洲可能很快,我们就来想这个原因,我觉得和文化有关系,文化在哪儿呢?日本人他一天上班、下班,大部分时间在高速车上、公共汽车或者是快速车上,他们的希望就是看报纸,在国外也能看到,他们很少有那些坏习惯,都是在看自己的报纸,也不吵架,现在就转到手机上了,这就是他们的需求,你解决了高速运行下的新闻报道,他在手机上看到了就可以上班去了,这些应用反过来对我们全球的人都有很多的好处。

欧洲也来学,美国也在学,韩国弄的也不错,韩国Mobile WIMAX也是这样的,这个成本就看你找没找到很好的应用,有了应用大家把你积攒的钱一分摊就没有问题了。现在为什么李嘉诚说3G,在欧洲他把IP也融合进来了,你上到手机来就得给我交一部分钱。

要相信全世界这些运营商,相信这些科学技术人员,相信他们,他们会找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让用户越来越喜欢的东西。你就看看这个过程,HSDPA还没有立住脚,又出来一个新的东西,HSDPA从结构上并不是成本很高的东西。

主持人:从过去找到未来。

宋俊德:对,我再给你举一个例子,GPRS在中国移动,它们投资不小,当时他们也是反映这个东西不赚钱,但是他有第二个效益,不管你满意不满意,香港卫视或者北京卫视,在手机上面可以看到了,有一些小游戏也可以做了,所以,还是很多人用手机,所以,这个钱对中国移动来说没有白花,3G来了,带宽了,图象质量提高了,传输速度也提高了。

刚开始也许不怎么赚钱,但是后头总有一个更好的业务,你就知道当时的钱是值得花的,所以我就说我们的运营商,要有这样一个心态,舍得投资。

说老实话,我们在开始发展的时候遇到一个非常好的时期,因为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各个地方非常落后,我们市政府都帮助邮电部门投资,让你买程控交换机,半年老本就赚回来了,每个月的月租费还哗哗的进来。

主持人:我记得90年代的时候装一部电话是5000块钱。

宋俊德:当时我们没有竞争,大家还有这个需求,买一个大哥大一万五,还买不到,在家装个电话还走后门,走后门一个月还得交月租费,这个时代过去了,你不能老回忆那个时代。你就得现在想我怎么样薄利多销,让老百姓都用上。政府也好,运营商也好,先把老百姓作为一个立足点,现在有一种理论是政府应该给老百姓送信息看成一种很大的政府的责任,所以现在才会村村通电话,假设不村村通电话,我看到中国电信有一张照片,一个村一个电话,十几根电线杆,你怎么赚钱,一个电话多少钱,十几根电线杆多少钱,这就是让它从不平衡走到平衡。

<
3g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