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转型:微软+东航做得起来吗?

责任编辑:editor04

作者:穆楠

2015-01-14 22:49:01

摘自:百度百家

摘要 : 小冰“飞入”东航,更大的意义在于它开启了一个新的社交形态,给打破数据孤岛带来了一个明确的方向。随后,通过小冰这个应用,就可以提供登机提醒、机餐预约、呼叫空姐、空警、甚至落地前的接机服务。

摘要 : 小冰“飞入”东航,更大的意义在于它开启了一个新的社交形态,给打破数据孤岛带来了一个明确的方向。

传统企业转型是个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越来越能引起争议的话题,比如格力的董明珠大姐已经习惯了在各个场合喷小米;诸如海信、海尔这样的企业也在加速拓展与原业务相关的智能家居产品;海航、东航等传统航空公司,也在自己机票预订、出行旅游、舱内用户体验上下了不少功夫。

目前,国内四大航空公司之一东航的机上wifi正式获批,打破了多年国内飞机上无网的困境,同时,也给互联网产品带来了新的入口与机会。众所周知,飞机上是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尤其是长途飞行时,除了看书、看电影、睡觉以外,几乎没有什么更多的娱乐方式,几乎是个数据孤岛在飞机wifi政策开放后,想象空间非常的大。

而在互联网领域,社交无疑是最受关注的,PC上的QQ、手机上的微信甚至陌陌,都聚集了中国最广泛的用户群体,在CNNIC发布的历次国内互联网数据报道中,社交应用也遥遥领先,从IM平台上也产生衍生出了众多玩法与使用场景,此次东航wifi获批后,首家与之进行高调合作的,确实一家并不怎么“互联网”的公司公司,微软,具体产品,则是其亚洲研发集团旗下成名已久的智能机器人“小冰”。

此前,小冰这个化身萌妹子的机器人着实已经覆盖了微博等不少平台,早年与微信间的“纠葛”也让其名声鹊起,此次高调与东航合作的项目,在宣传口径上主打起了“社交”概念,那么下面来简单看看,两家公司打算如何做“飞机社交”。

首先,乘客登机后是要连接东航的专用wifi的,一旦连接上网络,其实手机中的多数较轻的应用就可以运行起来(不要对机上wifi速度抱有太大期望),但其实对飞机这个场景中利用没有开发到位——你不要想着前后座的美女帅哥,甚至头等舱的高逼格叔叔阿姨们也和你一样,作为什么“附近的人”或“摇一摇”之类行为。所以,小冰此次的合作其实更多的是偏重机舱这个场景之内的应用。

随后,通过小冰这个应用,就可以提供登机提醒、机餐预约、呼叫空姐、空警、甚至落地前的接机服务。这里面其实包括着乘客与乘务组之间,乘客与乘客之间的互动交流,由于目前还没有产品体验,所以具体的交互形态还不得而知,从两边透露出的信息来看,还有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事实上,在机舱以外的信息连接,之前已经有不少的创业公司开始深入,比如航班纵横、航班管家等APP,不过其能留存住用户的根本原因,还是还是飞机时间点以及个人数据的累积,尽管也有类似同行程旅客的交流功能,但里真正的社交还相差很远,而对于机舱内的信息交流,受限于网络也仍然是空白。

此次小冰“飞入”东航,更大的意义在于它开启了一个新的社交形态,给打破数据孤岛带来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如果说功能性的点餐、呼唤、预约是小冰飞行社交的第一步,那么下一步显然就是打通机舱内乘客间的关系链,当然,这些都是在第一步被乘客所接受的基础之上,所以,没有一步到位全方位打开传统意义上的社交,也是有产品方面的考量,否则,当它被玩坏甚至用滥,成了一个约炮与污言秽语聚集地,后续的用户恐怕也不易接受。

对于东航小冰未来的产品形态,我觉得还是要建立在个人服务平台之上,她除了有用户的飞行数据、机上基础功能服务外,可以考虑通过更广泛的第三方旅行、电商、短期房屋租赁等平台合作,通过东航小冰实现完整的“自定义旅行”中的飞行一环,大家一起“拼飞机游世界”。这也意味着把机内的场景又延伸到了线下的范围,商业机会还是不少的。简单的说,就是小冰作为一个启动服务的入口,来实现个人定制服务。

相比与创业公司,小冰的技术支持与持续运营能力还是有相当大的优势,比如他背后是微软在搜索引擎技术领域十多年积累的大数据+搜索引擎,其开发方微软(亚洲)研究院人在人工智能领域这两年也取得了不少突破。

不过,东航与微软的合作,也存在着不少难点,主要是用户体验层面上, 比如“小冰”在机上具体以什么形态连接用户?一个帐号能否承载在太多的服务?如何获取第一批的种子用户?东航如何接入更多的APP态的机上服务,会不会冲击小冰的存在等。

总体来说,小冰入住东航,的确是为人工智能+移动互联开了个开头,对于飞机社交的概念,后续空间显而易见,相信在国内航空wifi逐步开放后,会有更多的公司与产品深入其中,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终归对旅客是个好事。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