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出炉,一场以“智能化”为主题的盛宴拉开帷幕,智能社区、智能医疗、智能交通等新兴概念,越来越多地融入城市生活中。以烟台为例,其智慧城市建设规划已正式出炉。到2015年,烟台将形成一批智慧城市应用示范项目,智慧城市公共云服务平台功能和能力不断拓展,智慧产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政府行政效率大幅提高,社会管理更加精细,公共服务优质高效,企业充满活力,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城乡居民幸福感明显增强,形成具有鲜明烟台特色的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惠及百姓生活
仅一张磁卡就可以实现交纳水、电、煤气费、充话费、坐公交等20多项功能,烟台市民卡让从外地来港城工作定居的张铭瑞感受到了意想不到的便利。“在老家的时候要么要办好几个储值卡,要么就要随身带着零钱,来到烟台后发现城市信息化真是方便。”他说。
相对于市民卡所实现的便捷支付功能,智慧城市的范畴要广泛很多。“智慧城市将通讯技术与其他信息技术相融合,创造出各种智能化的城市应用服务,使市民享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的诸多便捷。”烟台市经信委主任刘福生说。
据介绍,通过借助新一代物联网、云计算、决策分析优化等信息技术,智慧城市可以将人、商业、运输、通信、水和能源等城市运行的各个核心系统整合起来,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控制城市运营,更好地服务市民。
在智慧城市里,可以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对土壤、水分、阳光、病虫害等各项指标进行科学监控、管理实现智慧农业生产;通过建立监控系统、电子警察系统、交通诱导系统、车流量采集分析系统等实现智慧交通管理;通过网上预约、网上问诊,各种传感技术等监控健康状态和远程治疗实现智慧医疗;通过资源共享和学教网络互动等实现智慧教育;通过射频电子标签可实现食品从田间到超市全程信息追踪,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数据云”是构成智慧城市基础
“在城市的运转过程中,各环节一定会不断产生并累积大量的数据。而要使城市真正具有‘智慧’,一定要使数据发挥基础作用,从而让城市对市民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烟台中金数据系统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烟台运管中心总经理刘春波介绍说。
而这些领域的运转,每日甚至每分钟都会产生大量的信息数据,只有实时掌握各个领域的数据,及时对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才能如实反映出“城市体征”规律,在为各行业提供信息服务的同时,也能够为各级领导的政策决策提供依据。
“例如在医疗卫生环节,医生只有在全面掌握患者的病史、就诊记录、过往用药情况等信息后,才能开出更有效的处方。这就需要一个医疗‘数据云’能随时记录、储存、分析一个市民不同年代在各级医疗机构的就诊信息。”刘春波说,“政务、教育、金融、旅游、交通、公共安全等数据的智慧运转同样如此,而各领域的‘数据云’连成一片,消除了信息孤岛后,就构成了智慧城市的基础。”
烟台智慧城市取得突破
数据的智慧运转,成为智慧城市由“经验治理”转向“科学管理”,由“理论探讨”实现“落地实践”的关键一环,而烟台正是在这一点取得了突破。
在烟台开发区长江路西线,坐落着数栋红黑相间的大楼,这便是烟台中金数据系统的数据中心。经过近5年的紧张建设,烟台数据中心已经建成中央机房、监控管理栋、动力机房以及食堂、客房等7栋建筑,成为山东省最为先进的现代化数据中心,主要业务涵盖高等级数据中心机房资源外包、云计算以及咨询业务等。
据了解,如今许多机构的运转都高度依赖大量的信息数据,如金融保险企业、税务部门、大型上市公司等。如果自建这样一个高等级的数据中心,不仅投入巨大,还要耗费大量的运行管理成本。而一个集约化、专业化的数据中心,可以帮助这些机构提高信息系统运作的专业性和安全性,将有限的精力和资源用于核心业务方面。
目前,这一数据中心技术在全省属于领先水平,而这也反映出烟台在智慧城市方面的的快速发展。早在2005年,烟台就作为全国6个示范城市之一,参加了中欧信息社会合作示范项目。2013年,烟台不仅进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更成为山东省唯一的中欧智慧城市合作试点城市,市经信委也被确定为中欧绿色智慧城市技术专家组成员,而烟台的“智慧城市发展规划”也在紧锣密鼓编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