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美国IBM提出“智慧城市”概念以来,全球智慧城市建设加快,以智能化为特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交通、能源、公用设施、医疗、水资源管理、公共安全、政府服务和教育等方面的智能实践和应用效果已经凸显。智慧城市建设成为全球城市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城市竞争的制高点。美国、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国家纷纷加大智慧城市建设力度,开辟了城市发展的新模式。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压力增大。智慧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内在现实需求,成为催生城市信息化的新浪潮。2011年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北京、上海、深圳、宁波、武汉等城市已经开展智慧城市建设。截至2012年底全国已有300多个城市提出建设智慧城市,涵盖中东西部各区域,我国智慧城市已由概念探索步入实质建设阶段。
中国智慧城市发展面临良好的政策环境,智慧城市已经被国家高层认同,除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和科学技术的基础支撑之外,最重要的推动因素无疑是我国政府在政策层面的大力扶持和执行举措层面的科学实施。2012年12月,住建部发布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两个文件。随着智慧城市的试点,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互联网等新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城市智能水平将不断提高。2013年我国进一步增加智慧城市试点地区数量,于1月和8月分别增加了90个和103个地区。
随着日后更多城市上马智慧城市建设以及相关服务的推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将带来2万亿的产业机会。
智慧城市带动产业发展
自2013年以来,已有近200个城市加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建设行列,智慧城市已经成为我国进行战略经济转型下的重大布局之一,未来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慧医疗、智能电网等多领域内的上市公司将长期受益智慧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
智能交通掘金三大短板:
1、从事城市交通系统建设、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的上市公司。
2、智能交通发展必需的视频监控设备供应商。
3、提供导航地图、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建设的内容提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