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院、商场等公共场所发生火灾时,通过综合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就能搜索到最近的消防栓在哪里,及时消除隐患。”8月12日,湖南省株洲市城建档案馆馆长颜春成向媒体介绍。
颜春成所说的株洲市综合管线信息管理系统于2012年底投入使用,系统旨在彻底摸清株洲市地下管线家底,为规划、市政、城管等相关部门提供依据,最大限度保护地下管线不被损毁。
直观的数据显示,在系统上线运行后,株洲市地下管线损毁较大事故由2011年的110余起,直接经济损失上千万元,减少到今年上半年的不足十起,损失不超过百万元。
除更好地保护地下管线不被损毁,综合管线信息管理系统也能为城市地下管线规划、建设和维护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颜春成举例,在株洲一个城市内涝点——长江广场的排水改造设计时,通过查询该地段管线普查成果,并利用建成的综合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分析该区域排水管网现状,得出形成内涝的主要原因是:长江广场位于该区域排水系统的低点,排水管网高程相对周边较低;管网迂回,排出不畅;排水篦和排水井分布不均,数量不足;设计不合理,有下游排水管底高于上游现象。
得出结论后相关部门再有针对性的提出改造方案并实施,基本解决了一到下大雨该地段就被水淹的问题,基本做到一劳永逸。
颜春成介绍,项目自启动以来,共完成了覆盖全市110平方公里城市主、次干道的综合管线探测和建库任务,共探测入库管线长度6600公里。开发了《株洲市综合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可为城市规划审批、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城市应急救灾管理等提供地下管线数据查询和技术分析,并依托株洲市政务内网,建立了“株洲市地下管线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地下管线信息在线调用和共享服务。
下一步,在实现对地下管线普查数据动态更新的同时,将积极探索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应用,建设地下管线及地面以上建筑物、道路、桥梁等三维实景模型,建成数字株洲三维可视化公共平台,在此平台上可进行二次应用开发,如加载地址地名信息、工商登记信息、法人信息、社区和人口信息、房产管理信息等。
继续推进地下管线普查及信息化(二期)工程建设,建成数字城建档案馆。将馆藏各类城建档案扫描存储,并与数字株洲三维可视化公共平台(综合管线信息管理系统)上的建(构)筑物、道路、桥梁对应挂接。在此平台上,可查询工程建设审批文件、照片、视频、竣工图等全套工程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