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我国已有320多个城市及地区投入3000多亿元建设智慧城市,但目前仍没有非常成功的案例。问题出在哪里?
昨天,2015智慧地产暨智慧社区产业发展研讨会在深圳国际低碳城举行,参会的众多深圳企业表示正在加速突破智慧城市的“最后一公里”,如华为从基础技术层面打造智慧城市整体解决方案,彩生活通过社区网、物联网、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融合的社区服务运营,改变传统的物业管理模式,从而使得深圳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区产业链条。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跃俊认为,智慧城市建设有三个层面:整个城市建设、园区或综合体建设、智慧空间建设,虽然全国有320多个城市投入巨资建设智慧城市,但因为涉及的范围广、产业多,真正做出成效的整个城市的样本还没有,“突破口应该在中小范围的社区或者园区”。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智慧社区产品总监孔庆伟也表示,人们的吃穿住行都有入口,但也往往集聚在“最后一公里”,“互联网+”的概念使得服务流程更为简化,将来会有社区运营商这样的角色出现,衍生出新的社区运营中心,这将是智慧城市成型的关键。
彩生活彩韵科技总经理郑军表示,将商业融入社区,才能使产业真正发展起来,“我国电商虽然发达,但始终难以进入社区这个‘最后一公里’。”郑军认为,传统社区服务企业要加快转型,社区“微商圈”非常明确地指向剪发、餐饮等日常高频次服务,这会成为将来社区运营非常重要的商业模式。
“智慧城市的建设不能依靠行政主导,而要靠企业和市场的力量。”深圳市住建局物业监管处处长刘政表示,政府的角色将更侧重于引导和规范,目前深圳正在做智慧社区相关导则的调研,也正在征求业内的意见,预计不久将会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