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5年静安区推进智慧城区建设工作计划》正式出炉。计划提出要把静安打造成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通过各领域智慧应用全力推动区域经济转型提升、城区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的现代化国际城区,为我们描绘出“现代商务更便捷、城市生活更美好”的蓝图。
静安如何建设智慧城区,其布局和定位怎样?对百姓最为关注的民生问题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问题是否有所谋划?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区科委主任林晓珏。
记者:请谈下静安智慧城区建设的总体思路和规划,政府将如何进一步推进智慧城区的建设?
林晓珏:我们建设智慧城区,是围绕上海“创建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的要求,以及建设静安现代化国际城区的总体目标,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深入推进城市管理、社区治理、行政服务、安全保障等方面的信息化应用,充分发挥信息化在全区重点工作领域的支撑保障作用。重点领域有三块:一是实施智慧商务工程,助推静安经济转型和发展,成为智慧商务突破区;二是实施智慧政务工程,实现行政高效和服务优质,成为智慧政务先行区;三是实施智慧社务工程,提高和谐静安的品质,成为智慧生活示范区。
记者:去年的一号课题是关于加强社会基层治理,今年智慧城区建设有没有相应的项目去承接落地?
林晓珏:今年将进一步加强智慧城区对基层治理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深化条块协作机制,厘清居委会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将建设居民区事务信息系统,实现居委台账的电子化、自动化,减轻居委干部的工作压力,提升政府社会治理能力。同时,我们将继续倾听关注基层一线执法者的需求,比如说:开展移动警务建设,提升民警移动警务信息化水平,强化移动警务机制在实战中的应用。又比如说建设静安房管执法掌上E助手,用信息化手段完成取证、留痕、建档、通联、督导,推动住宅物业行政执法、安全生产、巡查管理等工作流程的规范化。还有建设文化市场移动执法信息系统,提高现场文书水平和现场办案效率等等。
记者:由此看来,智慧城区对很多工作都可以起到支撑作用,那么在老百姓最关心的民生方面,我们是如何来思考布局的?
林晓珏:过去几年,我们一直注重利用信息技术改善民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展示等方面的优势,深化推进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城市建设、管理和服务领域的信息化应用,充分调动各方资源,整合服务内容,拓展服务渠道,创新服务模式,支撑静安城市功能提升。2014年,我们整合各类服务资源,建设了静安区智慧社区服务平台,覆盖手机、电视多个终端。今年,我们将继续深化应用和扩大宣传,创新合作运营模式,以市民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平台功能,通过线上线下协同,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通道,让生活和工作在静安的市民共享智慧社区建设成果。
记者:静安的商业商务一直是区域经济的发展重点,今年在这方面是否也有所谋划?
林晓珏:在这个方面,我们将主动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新趋势、新特征,探索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商业应用,深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信息消费,推动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进一步融合。2015年,我们将打造一个集商旅文体于一体的静安智慧商圈综合服务平台。依托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新技术,整合区域的商业资源、文化资源、旅游资源,促进线上线下良性互动,着力优化商圈的购物体验,全面提升商圈能级,为静安的消费者提供更加便利、更加优质、更富有时代感的一站式服务。同时,我们还将配合落实市i-shanghai2.0计划,推进4G网络覆盖,推动商业商务网络环境进一步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