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创业者都是智慧城市中的螺丝钉

责任编辑:editor005

作者:PingWest品玩

2015-05-15 13:28:38

摘自:搜狐

一个月前,品玩PingWest 联合南通智慧建筑产业研究院共同举办了《穹顶之下,创业者该如何点亮智慧城市》——2015中国南通智慧建筑(城市)国际创业大赛北京宣讲会。

一个月前,品玩PingWest 联合南通智慧建筑产业研究院共同举办了《穹顶之下,创业者该如何点亮智慧城市》——2015中国南通智慧建筑(城市)国际创业大赛北京宣讲会。而在上周末,我们将这场活动搬到了上海。如果说北京的活动主题是如何构建智慧城市,那么上海场活动的主题就是在智慧城市当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南通智慧建筑产业研究院总经理马俊杰依然做了开场演讲,作为南通市政府大力支持的项目,南通智慧建筑产业研究院既扮演先头兵又扮演指挥者。他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了城市建设,尤其是建筑当中的数字化、虚拟化、大数据,云计算等元素的作用,并且认为只有将这些元素融合在一起才可以成为智慧城市的全貌。

智慧城市绝对不是一方面建成的,政府、企业和民众缺一不可。政府在云计算平台、城市安全和信息服务方面承担了重要的角色,而企业的任务则是将城市建设的节能环保,并且根据当下的热点:互联网+展开行动,民众则是享受、或者说促进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部分。只有他们享受 O2O服务,推动城市消费能力,才能进一步促进智慧城市发展。

马俊杰还再次强调了“建筑4.0”的概念:将已有的建筑方式打破,用科学的手段来完成建筑中的环节。最重要的是以用户为导向,在材料、设计、施工和装修的环节都从用户出发。进而由一间一间的房间组成一栋楼,乃至一座城市。

作为指挥者,在南通智慧建筑产业研究院的基地有一栋真正的”样板间“,当中就运用了各种智能设备,从电路到水循环系统或者是照明、空气等。除此之外,他们举办的大会目的也在于发掘更多的有能力的团队和个人,结合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园和智慧建筑、智慧建筑研究院产业链协同创新服务、智慧建筑专项风投基金等一系列资源形成一个完整的智慧建筑生态系统。

而作为智慧城市服务不可或缺的一环:云计算,好像智慧城市的循环系统,维持着整个城市的运作。来自 UCloud 的商务副总裁曹宇向到场观众更详细的介绍了云服务的工作重要性。如果你到场了,可能会觉得无论是演讲内容还是 UCloud 本身都与智慧城市没有关系,不过你不可否认,智慧城市中任何一个环节,只要是跟数据扯上关系,都少不了云服务的支持计算。

庆科信息的技术总监黄文博则根据自己的业务特色讲述了如何作为连接智慧城市中的硬件。作为一家物联网解决方案公司,他们通过硬件来为现有的家具、城市生活和传统的硬件增加接入互联网的功能,通过软件平台接入到云端服务,将这些硬件连接起来。现有的众多智能家具或者家电采用的都是庆科的解决方案。而在北京场的活动当中他们就提出未来每一个硬件都应该是信息的出口,实现这个场景的前提就是将每一个硬件连接起来。

云景智维的惠寅初所带来的室内定位主题的演讲则引起了现场观众最大的兴趣。一方面地图定位已经是大家日常生活中最不可缺少的东西,他彻底的替代了”大妈“们的功能,无论是在自己熟悉的城市还是新到一个陌生的城市都不再需要问路了。另外一方面室内定位一直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大楼、停车场、商场这些不能使用定位的地方,很多人就像失去方向感的迷途羔羊。

云景智维采用了自主研发的wifi定位方案,通过wifi广播的形式来确定用户的位置,将精度缩小到 5 米以内。除了方案应用的案例之外,现场观众最为关心的是”隐私问题“,这种不需要认证,不需要准许的wifi定位方式是不是会造成用户信息的泄露。其中一位观众感叹,要是普及了这个方案在商场还好,要是在酒店,那这克太可怕了。

与其他几位演讲者不同的是,来自 frog 青蛙设计高级交互设计师杨曦更像是一位艺术家,他把设计与生活结合起来,抛开了资本的运作,生态圈的构建等等与用户并不直接相关的内容,将注意力集中在生活中的设计。演讲当中的一段视频十分有趣:一饮料自动售卖机,顾客的手伸过去,饮料就会升起,确认购买之后就会旋转升起。实际上运用了很多诸如感应技术和无线支付技术等,但直观的感受就是“好酷”。而杨曦认为,这些有设计感的,可以让用户感到“酷”的交互才是最能体现智慧的地方。

最后的圆桌环节,马俊杰、黄文博、惠寅初以及常春藤资本的合伙人魏锋就不同身份对在智慧城市中不同的定位进行了讨论。两位创业者黄文博和惠寅初都认为,城市的概念是一个大项目,作为创业者应该做好自己的事情,做好自己技术,当成一颗螺丝钉。而马俊杰则从政府的层面表述了其带头人的作用。魏锋作为资本方,给创业者和未来方向做了很多的建议,比如他认为医疗,金融都是下一步值得关注的方向。另外,政府应该将责任下发下去,有民营企业的发展推动整个城市的发展。他相信,智慧城市已经来到我们身边,只是会潜移默化的变得越来越有”智慧“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