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让大同更聪慧

责任编辑:editor005

作者:闫昌

2015-05-20 13:15:43

摘自:大同晚报

智慧交通:一期建设智慧化的城市交通指挥体系、交通运输管理体系、公众出行的交通信息诱导及服务体系、城市交通信息化建设的标准体系;二期建设公共交通智慧管理系统

曾经,你的生活有没有因为停水停电而焦头烂额,有没有因为不能签收快递而如坐针毡,有没有因为找不到车位而心急如焚……这一系列微小而又繁琐的羁绊,构成了我们生活中的烦恼。但是如果这种状况得以改善,会是一种什么情况呢?可以想想这样一幅画面:在家中,打开电脑就能知道何时来水来电;在野外,通过电子数字就能签收你的包裹;在回家的路上,打开手机app就能找到中意的停车位置……这些场景,并不是科幻电影中的情节,而是智慧城市赋予城市智慧的结果。

“智慧城市”,可以说既是一个新生事物,又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但“智慧城市”对于大同来说,已不是一个挂在哪位专家学者口中的新名词了,而是正在被实实在在规划建设的新蓝图,并且离我们越来越近。

智慧生活扑面而来

今年2月,在国家智慧城市2014年度试点名单中,大同通过住建部和科技部联合评审,成为全国84个试点城市之一。

“您好,这里是12345政府服务热线,请问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前段时间我买了一部手机,不久就出现了问题,返厂维修后还有问题……”5月7日上午,在我市12345政府服务热线大厅,168号话务员正在认真接听着袁先生打来的投诉电话,并记录在案。12345热线的开通,不仅为政府打开了一扇了解社情民意的窗口,也铺就了一条深入群众的方便之路。

12345系统就像一张巨大的网,中心是12345热线,周边是12个县区政府、97家市直职能部门及公共服务单位组成的二级承包单位,外围是由低保中心、交警支队等11家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基层单位组成的三级承办单位,在这张网的节点处,还隐藏着一个包含10大类内容、11300多个问题、261万字的热线知识库。而像12345热线这样一张庞大的网,只是我市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

据介绍,由于我市转型跨越发展相对缓慢,亟需智慧产业带动;信息项目相对零散,亟需资源整合推动;城市管理相对薄弱,亟需信息手段促动;旅游发展相对滞后,亟需市场营销拉动;环境治理相对艰巨,亟需监控技术驱动,所以发展智慧城市成为首选之策。智慧城市的本质就是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科技整合信息资源,统筹业务应用系统,优化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新模式,是一种新的城市管理生态系统。从内容上看,智慧城市要涵盖城市的产业,民生、环境、防灾减灾、行政治理、资本配置等方面,从而使城市更聪明,更能应对外部变化和干扰,更能主动地、有效地、自适应性地解决面临的难题。从理念上看,以智慧系统作为粘合剂,将集约、低碳、绿色、人文等生态文明的新理念融入到城镇化过程中。智慧系统可将各种生产要素组合、粘合起来,使构成的城市巨系统产生深远、巨大的变革效应,从而成为具有自我演化能力的自组织系统。

当然,智慧城市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成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目前,我市已经完成了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和申报试点材料,经过一年来的努力,智慧城市创建工作进展顺利。其中,平安城市、智慧交通建设竣工,2015年1月1日开始试运行;智慧社区建设启动;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和大同市信息产业园于2014年11月完成立项;智慧城区项目正在进行升级改造。

建设智慧城市,我们有优势

区位优势——大同是华北地区的交通要塞,被列入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已形成铁路、公路、航空相互配套的立体交通体系。

自然资源优势——大同生态环境多样,自然景观独具特色,全市有旅游景区景点63处,已成形的景区景点30处,特别是以云冈石窟、恒山悬空寺为代表的北魏文化,以华严寺为代表的辽金文化,以边塞长城、兵堡、龙壁、明代大同府城为代表的明清文化,构成了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产业规模优势——大同工业产业体系健全,在传统的煤炭、电力、冶金、建材四大主导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培育现代装备制造业、现代煤化工产业、生物制药产业、新能源产业、新型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产业、信息产业、健康食品产业等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旅游业也快速发展。在农业方面,促进传统农业向以畜牧业和特色农业为主的现代化农业转变,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城市品位提升优势——大同城镇化发展迅速,坚持“空间集聚、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原则加快城市建设,以中心城市为龙头,采取“大县城”建设模式,形成连动推进一体化的城镇化格局。近年来,我市城市公共交通、供水供热供气、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防洪排涝、电网改造等公共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

历史文化积淀优势——大同有着2300余年的建城史,曾为两汉名郡、北魏京华、辽金陪都、明清重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遗存,构成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完美的风景线。我市作为古代边陲重镇,一直是中原文化和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汇聚地,形成了极其鲜明的民族融合特色和浓郁的风土民俗。

信息化基础优势——移动、联通、电信三家运营商4g网络初具规模。政府信息中心、政务审批中心、城市数字城管、教育资源平台、公共卫生服务平台、数字矿山、数字园区、数字云冈、热网自动控制系统、燃气自动控制系统、生活垃圾监测平台改造升级。oa办公系统、远程教育、远程诊疗、天网工程、天眼工程、地理信息平台、环境监测平台已经相继投入运行。

4大框架打造14个重点智慧工程

据市国家智慧城市创建领导组办公室负责人介绍,围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绿色发展、智慧发展,建设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典范”的目标,我市国家智慧城市创建工作的总体构架为:

保障体系与基础设施(包括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城市应急指挥中心、城市数据容灾中心)。

智慧建设与宜居(包括智慧规划、智慧城管、绿色大同、智慧市政、智慧管线)。

智慧管理与服务(包括智慧政务、智慧教育、智慧医疗、平安城市、智慧交通、智慧社区、智慧养老)。

智慧产业与经济(包括智慧能源、智慧旅游、智慧园区)。

14个重点智慧工程包括:

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支撑数据、数据交换服务系统、数据整合服务系统、目录管理与服务系统、运维管理服务系统、平台门户系统、接口与服务系统。

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建设五大公共基础数据库,规划、市政、科技、经信、公安、交通、环保、民政、房管、教育、医疗、旅游12个专项应用数据库,数据容灾系统。

云计算中心:建设800个机柜。惠民点,为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用户提供租赁服务。

信息技术产业园:建成占地350亩的大同市信息产业园。

智慧社区:实施“五大工程”(市民卡平台、便民服务支持平台、移动社区服务app、线下社区服务站、物业管理平台),实现“七大应用”(政府公共服务下沉、社区信息广播站、公共缴费服务、便民服务生活圈、社会化社区管理、居民健康档案以及社区服务管理领导桌面)。

网格化管理:一期城区建成网格化系统,二期矿区、南郊区、开发区建成网格化系统。

智慧管线:建立市区管线的动态管理机制,实现市区管线的总体展现和微观展示。

智慧照明:建设1张智慧照明物联网,1个智慧照明节能管理平台,6大应用系统:照明设施资源管理、照明智慧监控、单灯节能管理、照明生产管理和移动应用系统。

平安大同: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进一步增强应对突发事件和社会管理能力。

智慧交通:一期建设智慧化的城市交通指挥体系、交通运输管理体系、公众出行的交通信息诱导及服务体系、城市交通信息化建设的标准体系;二期建设公共交通智慧管理系统。

智慧养老:建立养老院和居家养老相结合的智慧管理系统,搭建养老院和居家养老监测感知和公共服务系统,建立养老信息平台,存储老人健康电子档案。

绿色大同:建设环境监测平台、生态修复平台、执法监督平台、清洁家园平台、绿色建筑平台、气象服务平台等。

智慧旅游:整合以云冈石窟、恒山悬空寺为代表的北魏文化,以华严寺、善化寺为代表的辽金文化,以古城墙、古城堡、边塞长城、火山群、乌龙峡为代表的边塞文化,以平型关、大泉山为代表的红色文化等旅游资源,建设智慧化的旅游热线、景区管理体系、旅游营销体系和旅游服务体系。

智慧能源:建设能源业智慧化平台、能耗监测平台和节能应用平台。

可以想象,在今后的生活中,智慧交通上,先进的城市交通大系统,在各交通要道都布下天罗地网,让市民可以清晰研判车流从哪里来,哪里堵车,大大提升了市民的通行效率;在智慧医疗上,市内各大医院都会分类别地显示在电脑上,市民只要轻触键盘,就可以一清二楚地看到各家医院的专业特色、坐诊医生,病人也可以因需求助,在网上挂号并预约就诊时间和医生;在智慧养老上,老年人只需佩戴一个一键式贴身传感器,需要时按下按钮,信息就能被将及时传递给家人或社区工作人员。而上面的林林总总,都只是智慧城市的冰山一角,在智慧城市中,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会拥有自己的“身份证”,不论是井盖丢了还是护栏坏了,智慧城市都会以最智慧的方式妥善处理。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