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岛城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上,通过硬件的投入和提升,通过软件的增效和升级,让教育信息化不断渗透到岛城的每一所中小学以及幼儿园中,真正让信息化改变了老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6月1日,记者对岛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以及愿景进行了深度采访,明年青岛所有的中小学都将实现“网络空间人人通”,通过信息手段把全市的学生、老师、家长连接起来。
特色海洋知识登触摸屏
6月1日,市南区实验小学二楼的教学楼走廊里,一群小学生围着一个大屏幕仔细观看着,时不时点击着屏幕。
记者凑近一看,原来这是一个大电视一样的LED液晶屏,名叫“数字海洋博物馆”,每个楼层都有一个这样的大屏幕,能够满足该楼层学生学习海洋知识。而在屏幕上有“海洋展馆”“海洋探秘”“海洋乐园”“海洋文化”四个大的菜单,学生可以随意点开每一个项目,在海洋展馆里学习海洋动物、海洋植物的习性和特征,还可以在系统上以动画形式学习航海知识,了解青岛的海洋文化发展历史。
该校老师杨越告诉记者,该校从2011年开始就探索用信息化的手段延伸海洋特色教育,探索出的教学系统每周都会用于海洋特色课程的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学习环境人性智能化
市南区教体局副局长孙方凯说,市南区进行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加快推进数字校园建设。计划于2015年完成区域所有中小学接入光纤千兆提速、无线网络覆盖校园办公区域和专用教室、教师配备点阵数码笔等建设项目;100% 的学校建有一间自动录播教室、一间机器人活动教室,一间3D打印创新活动室;100% 的初中学校建设一间数字探究实验室;在100%的中小学全面试点电子书包应用的基础上为全区每所学校再配备一个班的电子书包教室;2015年100% 的中小学建成数字校园。
据悉,到2016年,青岛市中小学将全面实现“网络空间人人通”。而青岛市将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纳入全市“智慧城市”建设的整体框架,统筹规划实施。市委市政府在《青岛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中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建设完善的覆盖各级各类学校的信息化体系”。
信息化促教育资源共享
“青岛构建以应用为驱动的资源共享机制。”市教育局局长邓云锋说,青岛市全面开展了“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的建设应用工作。另外,青岛还积极开展翻转课堂和电子书包应用试点,通过构建“微课知识树助学系统”、“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系统和自适应作业测评系统等,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让信息技术在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
而在教育信息化的创新与发展中,青岛也收获了很多好的经验和作用。邓云锋说,青岛市已经全面免除城乡义务教育杂费、作业本费和中等职业教育学费,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学生可享受学习、生活费用全免费教育。到今年年底,青岛85% 的中小学可达到现代化学校标准,70% 的幼儿可在公办和普惠幼儿园就读。青岛义务教育学校校际均衡度在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居第一名。 文/图
青岛市教育局局长邓云锋——
以信息化手段缩小区域差距
记者:在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渗透中,青岛坚持怎样的方法?
邓云锋:以推进国家教育装备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为契机,全面建立覆盖各类教育的信息化标准,推动设备配备及应用实践,尤其是重视农村地区薄弱学校和学前教育领域的信息化建设,缩小区域教育、校际教育差距。
记者:教育信息化如何服务大众?
邓云锋:以青岛开放大学为依托,推进社区数字化学习中心和“青岛全民学习网”建设,为构建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城市助力。
记者:教育信息化如何推动青岛教育改革?
邓云锋:大力倡导以先进信息技术为引领,建设未来教室、培养未来教师、发展未来教育的理念,以数字智慧校园建设为载体,全面推动数字应用在教育各领域的普及和深度融合,让信息技术成为教育改革创新的驱动力。青岛市已投入3.7亿元,推进数字智慧校园建设,到2016年将覆盖到85%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