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化是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世界科技又一次新的革命。智慧城市,是工业化、城市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并向新型城镇化迈进的表现。自2012年常州市确立“智慧城市”建设战略以来,不断提升互联网接入能力、拓展互联网信息服务,从医疗、物流、家居、交通四大领域运用互联网开展科学研发和产业化建设。
从2013年起,常州市启动政府免费Wi-Fi上网工程建设,在医院、公园、交通枢纽等公共场所向市民提供免费上网服务。2015年,常州依托电信、移动等通信运营商资源,推进无线城市建设,在文化、旅游、商业等公共场所实施免费Wi-Fi深度覆盖。75个新建住宅小区纳入光纤入户共建共享监督执行范围,其中15个小区已竣工并交付使用。4月29日,常州与腾讯公司签订“互联网+”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合作推进微信城市服务建设,共同打造“互联网+智慧常州”。
如今,政府各个部门也纷纷抓住互联网契机,推出越来越多的基于互联网的产品和服务。智慧农业在动植物生长环境远程监测控、生产管理智能化决策、农产品质量追溯监管等方面广泛推广应用;智慧交通实现了出行诱导、拥堵分流、快速处理事故、联动打击犯罪等交通管理智能化;智慧旅游通过公共服务平台使游客了解旅游资源、景点活动等方面消息,享受在线咨询、私人定制、快捷支付、无障碍通行等服务;智慧物价通过建设“掌上价格通”物价公共服务平台,实现“菜场、超市、药店、停车场、教育、公共事业、新商品房、二手房”等八大类价格信息实时汇集。
【经典案例】
大数据时代,公交服务更“懂你”
近几年来,作为重点建设智慧常州的内容之一,我市公交系统充分运用互联网,掀起一场技术革新。
升级传统的公交管理模式
目前,常州公交拥有运营车辆2600多辆,运营线路260多条,车载视频监控13000多个,场站视频监控720多个,无线Wi-Fi全覆盖,所有车辆、场站全部都在监控管理之下。“过去,车辆一出门,两眼一抹黑。”市公共交通集团公司科技部部长周红卫说,就在5年前,公交车驾驶员每天手上拿着一张行车路单,到站签字,由站务员手工统计,程序繁琐,用工量大,且车辆在路上不可控,“中间出现车辆接龙,或者车辆抛锚等状况,我们都无法控制。”
公交在路上,看不见,摸不着,管不了。面对这种传统的公交管理模式,常州市公共交通集团公司董事长蔡健臣意识到,这样不仅很难生成实时数据信息,提取分析这些数据也是纸上谈兵,更别说是通过数据分析来决策,公交系统需要建立一个庞大的数据系统,对于有意义,有价值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分析和处理。
2010年开始,常州公交集团公司开展常州公交信息化基础硬件和网络建设,利用互联网技术,花了2年的时间,实现全市2600辆运营车辆的车载GPS智能系统和视频监控的全覆盖,完成了39个公交场站、50个BRT站台视频安防系统的接入工程。
“掌上公交”备受欢迎
建立了庞大的数据信息系统,说到底无非是更好地为市民服务。2008年开始,常州开始为全市118个BRT站台安装电子站牌,让市民一走进站台就可以看到自己所乘线路的实时信息。“在推广电子站牌的过程中,存在很多困难。”周红卫告诉常州晚报记者,比如前期在建设过程中,很多站点不具备取电条件,有的农村偏远站点在后期维护上也存在问题,最紧要的是投入的资金数额非常庞大。他算了一笔账,常州有5000个站点,中心城区2000多个,如果按8万元一个电子站牌计算,要投入1.6亿元,可靠性还得不到保障。
既然已经建立了信息化平台,为什么不利用这个平台做点文章?于是,2013年4月25日,公司尝试从移动终端着手,与通讯公司联合花了不到10万元建成了“掌上公交”APP,这个系统全面覆盖了我市所有公交线路和运营车辆,可以进行车辆锁定、站点预约、线路规划、出行指南、数据采集以及其他一些增值服务,让老百姓坐在家里等公交。
投入的成本少了,效率却大大提升了,这让公司尝到了不少甜头。“这个软件发布运行4个月的时间,下载量就超过百万。”周红卫说,目前“掌上公交”APP下载量为250万,每天应用量高达20多万,去年年底,被评为“市民最喜爱的本土APP应用”。
坐在家里就可以等公交
家住卜弋桥的金风最大的愿望就是每天多睡10分钟,但是,乡镇一级的公交线路车次少,发车间隔时间长,错过一班车就要再等半个小时。“我每天早晨都特别痛苦,早晨7点闹钟一响,必须起床。”金风说,自从安装“掌上公交”,让他变得“更懒”了,在家里可以看到路上公交的信息,每天最起码可以睡10分钟懒觉。
低头族王小姐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戴着耳机,乘公交坐过站是常有的事。“自从我装了这个软件,就没有坐过站了。”王小姐说,她在软件里设置了到站提醒功能,即便她在公交上看视频,听音乐,也不用担心会坐过站,更加省心了。
【与你有关】
感受智慧常州:省时省力省事
除了智慧交通,我们的生活里,这几年被冠以“智慧”的还有很多,涉及到城管、医疗、教育等领域。在这个凭着一个手机就可以玩转所有行业的时代,“智慧”服务不仅节省了时间,还让老百姓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智慧城管
街道附近有流动摊贩或者路面垃圾,除了工作人员,路上又多了一双“眼睛”;工地有噪音,除了工作人员,工地又多了一双“耳朵”。这“耳目”,是市城管积极运用互联网,推进智慧城管工程项目之一,旨在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一个视频智能识别软件,具备区域划定、动作规则、识别方式等属性设置。若在城市管理中出现常见的占道经营、店外出摊、流动摊贩以及路面垃圾等问题,都难逃“法眼”。视频智能识别软件只要发现问题,会进行智能识别然后自动报警,并且与现有数字城管受理系统对接,直接生成案卷进入派遣流程。
工地有噪音怎么办?在主要工地安装声音探测装置,实现对夜间施工、噪音扰民等违法行为的实时监控,在对具体时段、声音参数进行设定后,凡是施工噪音达到临界值,系统便能自动报警并将信息上传至数字城管平台。
智慧社区
防盗门坏了、电线杆歪了、末班车停开得太早了,由于缺乏完善的机制,过去许多问题经过层层上报,等到送达职能部门时,往往已经贻误了处理问题的最佳时机。然而现在,天宁区各社区的居民有任何需求,都可以直接找到社区,通过社会治理联动指挥平台,实现居民和区政府各部门以及区领导之间的“直通”。
居民或社工通过这个平台可以看到,该平台按照信息上报、任务分配、任务处理、结果反馈、效能评估、调研分析的流程运转,每个环节怎样处理、花了多少时间,都留下记录。如果在限期快到或超过时限问题还没有解决,系统将自动生成红色预警。通过平台,对于即将超时及已经超时的问题及责任部门,都能一目了然。
智慧医疗
看病挂号难?从2014年开始,常州市卫计委与国内最大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挂号网已展开合作,为常州市民解决挂号难的问题。市民不用再为上医院排队而烦恼,只要在家中用手指点点,就可预约挂号。
除了看病,以前“人找药”的模式也被互联网打破。如今,五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动化药房的运用,只要用手指在计算机屏幕上轻轻一点,所配药品就会通过一台机器自动送到药师面前,一张处方只需要一两分钟就可完成,不仅大大地提高了药师配药的准确性、安全性和效率,消除了分发过程中出现差错的隐患。
另外,2014年开始,全市医院也开始拥抱互联网,他们或是推出微信服务号,或是开发APP,例如第一人民医院的“医讯通”(掌上医院APP)、中医院的“掌上常中医”(Web版)、儿童医院的微信订阅号……这些移动医疗正悄无声息地改变常州市民的就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