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个子系统投资19亿 推进四平国家智慧城市建设

责任编辑:editor006

2015-09-13 21:11:23

摘自:吉林日报

四平市明确提出智慧城市发展战略:以解决百姓最关注的民生问题为目标,以创新投融资为手段,采用系统化整体规划方式建设。出台《四平市智慧城市规划发展纲要》、《四平市智慧城市试点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明确建设任务和责任,保障智慧城市项目的实施。

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四化同步”的奋斗目标,按照“市场主导资源配置”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原则,以系统思维为核心,解决城市安全、交通、管理、规划等民生问题,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城市各类要素均衡化、协同化运行。

2013年,四平市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列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这一刻的四平市委、市政府,一个信念格外坚定:抓住契机,以“智慧”改变四平,造福人民;一个理念更加清晰:用“市长视野、企业视角和百姓感受”,建设智慧城市;一个模式特别明确:政府主导、创新管理机制,规划先行、创新顶层设计,破解矛盾、创新融资方式。

电子政务、智能家居、智慧交通……让四平这座现代城市有了“智慧”,让市民有了高品质生活。

政府主导 创新管理机制

智慧城市是信息时代的城市新形态,说到底,就是以信息技术重构城市筋骨,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更便捷、更时尚、更幸福;建设智慧城市,顺应时代潮流,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国家发展战略。这一切,都离不开党委、政府的统筹和行政的强力支持。

四平市把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实现振兴发展、加快隆起的重要举措,积极探索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智慧城市建设经验,形成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框架、内容,建立起符合四平发展要求的智慧城市运行体系和模式。

在创建过程中,四平市按照“市场主导资源配置”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原则,以城市发展战略为引领,加快产业布局结构调整,提升经济实力;以系统思维为核心,解决城市安全、交通、管理、规划等民生问题,实现城市各类要素均衡化、协同化运行;以创新融资为手段,多元化筹措资金。

四平市明确提出智慧城市发展战略:以解决百姓最关注的民生问题为目标,以创新投融资为手段,采用系统化整体规划方式建设。

四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明确分工,落实职责。专门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四平市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各主要委办局领导均是小组成员。创造性地引进智慧城市发展服务商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商等进入领导小组,形成“混合领导合作机制”。设立了专门机构“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规划先行 创新顶层设计。

四平市紧紧抓住智慧城市创建的核心问题,积极借力城市发展服务商、基础设施运营商、系统集成商及产品提供商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理念,重视系统的整体性规划设计,避免重复投资、资源浪费,保证顶层设计的先进性和前瞻性。

出台《四平市智慧城市规划发展纲要》、《四平市智慧城市试点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明确建设任务和责任,保障智慧城市项目的实施。

根据四平的经济发展状况,考虑到四平城市区位优势和惠民工程的需要,制定量力而行的智慧城市项目投资规划。在顶层设计时,将多个融合型项目进行整体融资、整体推进,按照紧迫需求,分期建设实施。

解决百姓最关注的民生问题。通过平安城市系统、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智慧化城管系统、城市多维地理信息系统,以及城市综合运行中心平台等项目的建设,使居民迅速有了“获得感”。

整体项目的顶层设计,突出体现“一城一策”的发展战略。这种发展战略,不仅仅是“技术顶层设计”,更包括城市定位及可持续发展战略、城市投融资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发展规划、重大项目规划、城市品牌和软实力设计等多个维度的综合性顶层设计。

聘请国内外产业界、学术界和科研机构的权威专家学者,组建“智慧四平”发展研究中心及专家委员会,在规划制定、重点项目论证等环节,提供有力的“外脑”支撑,确保智慧城市建设高标准化。破解矛盾 创新融资方式

四平市智慧城市项目有11个子系统,包括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智慧城市管理系统、地下管线空间管理、电子政务系统、城市视频数据共享交换管理平台、城市联网报警与监控系统、市民一卡通系统、智慧交通管理系统、智慧医疗系统、智慧产业等,总体投资约为19亿元。11个子项目有着十分密切的内在关联,都是紧紧围绕“解决‘城市病’、资源可共享、助力城镇化建设、百姓得实惠”进行立项、设计的。

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为解决项目建设的迫切性与财政当期资金不足的矛盾,在融资方式上,四平坚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创新融资手段,引入“融资租赁”及“PPP模式”等,大胆尝试智慧业务系统信息化项目融资租赁方式筹措资金。这样,既有效地避免了传统的政府举债式建设投入,又优化了政府资产负债结构;既缓解了政府当期项目建设资金的压力,提前享受“智慧四平”建设带来的红利,又引导了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不仅为公众提供了急需的民生服务,又培育了新兴智慧服务产业,优化了产业结构和质量,实现了政府、公众、企业的多方共赢。

重构城市 再造生活

随着智慧四平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市生产生活方式向信息化、智能型升级转化,使四平的城市形象、竞争力、和谐度、管理水平与人居环境大幅提升。

智慧行政管理科学运作,城管、卫生、安保、污染等数据实时监控,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151平方公里的城市多维地理信息系统,覆盖中心城区及开发区,地下管网系统一目了然,雨季排水失灵等问题可及时化解。城区千户低温家庭实现数字化监控,在建工地实行全程监控管理,可及时发现、处理各类隐患。

平安城市智能系统成熟运行,无处不在的“天眼”使刑事案件明显下降。2014年以来,全市立案9056起,与上年同比下降10.3%;立盗抢案件7180起,同比下降21%。全市通过“天眼”抓获犯罪嫌疑人27名,获得破案线索75条,破获刑事案件103起。

交通综合管理平台智能化,使市区道路交通违法率下降80%以上,交通事故率下降50%。此外,通过提取视频监控画面,交警部门破获多起交通肇事逃逸案。

安监信息化管理平台,基本实现隐患上报、危险源监控等功能,达到事前有预警、事发有调度、事后可追责。目前,四平市安监信息化建设已成为省内先进试点项目,接入到全市安监平台的企事业单位已达198家(945个点位)。

四平一卡通堪称“超能”。通过各种资源整合,实现了一卡多用。市民缴水电煤气费、治病、去商场购物,只需一张小卡片。一卡通融合了政府政务、社会保障、公务服务、公共事业服务、商业及金融服务等相关应用系统,为广大市民提供了社会保障、身份认证、小额支付、信息存储和查询服务等综合功能。

惠农通项目上线运行,为农民提供涉农政策、项目动态、农资价格走势、灾害预警、产品供求等服务,并提供农作物远程会诊。目前,平台已发送惠农信息20余万条,得到广大农民的认可。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