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城管服务”开启智慧城市

责任编辑:editor005

作者:吴坚

2015-11-03 13:29:02

摘自: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电子政务、智能家居、智慧交通……近年来,我们所生活的城市在互联网浪潮下发生着深刻变化。智博会上,宁波智慧城市运营商东蓝数码股份有限公司与浙江联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合作推动宁波光网城市建设,丰富“智慧宁波”内容与应用。

电子政务、智能家居、智慧交通……近年来,我们所生活的城市在互联网浪潮下发生着深刻变化。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让现代城市更“智慧”,给人们带来新的城市体验。

浙江一位城市治理者认为,智慧城市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城市的规划、服务和管理的过程中,实现市民高品质的生活,成为信息时代的城市新形态。

浙江在这场史无前例的变革中,又一次走在了前列。

政府主动有为

浙江是全国率先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省份之一,自2011年起,坚持以实务研究和实践探索相结合的方式推进智慧城市的研究和发展。

2011年9月,省政府和工信部、国家标准委签署《共同推进浙江省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和智慧城市建设试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12年5月,省政府出台《关于务实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示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勇于创新,务实推进,“努力在我省形成全国智慧城市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今年6月,省有关部门编制了《浙江省智慧城市标准化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15—2019年)》,提出在未来五年内多措并举,建设具有浙江特色的智慧城市标准体系。

先行先试,闯出新路。浙江分三批共启动了20个智慧城市建设示范试点项目,覆盖了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得益的交通、就医、安居等民生领域,形成了一个地级市至少一个项目的试点布局。

据省经信委介绍,目前试点项目多数已基本建成,并在提升政府管理、公共服务能力与水平等方面发挥出积极作用。

杭州的智慧城管项目,重视资源共享,涵盖了市政、环卫、公用、河道、固废、亮灯、停车以及执法等各项城市管理职能,依托政务云平台的建设,大幅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

宁波的智慧健康项目,是20个试点项目中起步最早的,群众感受明显,在减少医疗重复检查、大检查和大处方等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让人民的生活更美好”,是浙江建设智慧城市的最终落脚点。

2015年,杭州市委、市政府把“发展信息经济、推进智慧应用”列为“一号工程”。未来3年,杭州要推进包括智慧政务、智慧民生、智慧健康等在内的56项智慧应用。

宁波自2010年开始系统部署智慧城市建设以来,加快推进重点应用,加快培育智慧产业,优化信息消费环境,“基础支撑、民生为先、产业为本”的路线图日渐清晰。

温州把智慧城市作为新常态下城市转型的新路径,提出到2020年,构建“智慧城建、智慧民生、智慧政务”三个应用体系,基本建成国家智慧示范城市。

企业争当主力

9月11日至13日,第五届中国智慧城市技术与应用产品博览会(下称智博会)在宁波举行。300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带来了千余种智慧产品与应用技术。

智博会上,宁波智慧城市运营商东蓝数码股份有限公司与浙江联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合作推动宁波光网城市建设,丰富“智慧宁波”内容与应用。

“在联通光网改造的基础上,我们将利用自身优势,尝试搭载家居、养老、社区等方面的增值服务,增强用户黏性,让宽带不仅仅是宽带这么简单。”东蓝董事长朱召法表示。

今年初,东蓝为镇海区设计的智慧水务综合监管平台开建,平台以云计算、物联网、北斗导航技术、组态仿真等关键技术为支撑,为“五水共治”提供监测、管理、应急、决策、服务一体化的综合监管平台,保障智慧水环境综合治理顺利开展。

显而易见,企业在浙江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落户于杭州湾信息港的移动医疗服务平台挂号网,堪称这场新变革的引领者。在过去的3年里,挂号网致力于由浅到深逐步打通医院数据,目前已与全国23个省份、900多家重点医院的信息系统实现连接。

挂号网创始人廖杰远说,借助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挂号网改变了传统医疗流程,方便了患者就诊,减轻了医院压力。

不久前,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金服与中国最大的整合IT服务提供商神州数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城市服务领域展开合作,为政府和市民提供民生和公共服务。

此前,蚂蚁金服、阿里巴巴、新浪微博三方共同宣布开启“互联网+城市服务”战略,以统一的城市服务平台承载“智慧城市”的各项功能。

杭州南江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日前决定打造全国首个智能服务机器人社区。公司总裁谢宇介绍,机器人社区成型后,物业服务机器人将为业主提供各项物业服务;安保巡逻机器人将负责保障社区安全;家庭服务机器人将为住户提供亲情陪伴、家庭安防、智能家居管家等多种服务。

“用信息技术、智慧手段解决城市发展的突出问题,让广大市民直接受益,这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宁波路径。”宁波市经信委副主任徐红说。

据了解,一批企业已经成为宁波智慧城市建设的主力军。例如,智慧医疗龙头金唐软件搭建了宁波市、鄞州区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智慧交通专家浙江信电开发了宁波城管诱导、出租车电召、违停管理系统;智慧物流先行者宁波国际物流设计了宁波电子口岸和四方物流市场两大公共信息平台。

市民尽享成果

“为人民群众提供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是浙江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一位城市治理者说。

杭州市西湖区率先全省试水“智慧养老云服务平台”。该平台建成后,其中的远程医疗服务将利用物联网技术,通过各类传感器,使老人的日常起居生活处于远程监护状态,并让老人看病、就诊变得更加便利。

在温州市龙湾区浦州街道天鹅湖小区,记者看到这个外来人口集聚区的所有楼房都安装了智能门禁。浦州街道派出所副所长黄希祥告诉记者,居住者在入门刷卡的同时,其信息已传到了公安物联网运管中心。

流动人口管控不实、出租房屋监管困难、电瓶车被盗案件多发,一直是治安管理的难题和薄弱环节。

从2014年初开始,温州市公安局引入物联网技术对“人、房、车”等治安要素进行物联万家的关联建构,推进实施“以卡管人、以卡管房、以卡管车”为主要内容的物联网治安管控工作模式,收到明显效果。

经过一年实践,温州市实现了对流动人口活动轨迹实时掌控和疑点“零遗漏”,通过物联网应用抓获了违法犯罪嫌疑人1097名,电瓶车被盗案件大幅下降。

智慧城市建设,也破解了不少“城市病”。

今年,绍兴市柯桥区市民发现路上开车轻松了不少。原来,在金柯桥大道、群贤路等主城区的136个主要路口,交警部门都安装上了信号控制系统,一旦遇到车流过多,系统就会控制信号灯的变化,尽可能减少道路拥堵。

出行的变化还有很多,如在万达、蓝天商圈等地的7个路口,行人再也不能随意闯红灯了,因为一旦违规行走,行人监管系统就会发出语音提醒教育。

最近,嘉兴市被国家网信办确立为三线城市中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标杆市。

早在2011年,嘉兴就在全省率先制定了智慧城市发展规划,有序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这些年来,在智慧政务、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交通等方面取得了喜人成绩。

嘉兴市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杨河认为,与智慧城市相比,“新型智慧城市”主要体现在“无处不在”的惠民服务、“透明高效”的在线政府、“自主可控”的安全体系、“互联网经济”的创新活力以及“智慧联动”实现城乡一体化等。

“成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标杆市后,嘉兴将进一步推进‘互联网 ’与城市的发展,并开展更多的为民服务项目。”杨河说。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