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全国89%的地级及以上城市都开展了智慧城市相关建设,住建部、工信部等国家部委先后推出智慧城市、信息消费、信息惠民、宽带中国等多种类型试点,各类试点城市已达到500多个,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国家战略,形成了社会广泛共识。
记者从聊城市经信委获悉,近年来,聊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智慧聊城建设,将智慧聊城建设作为我市“十三五”时期的一项发展目标,确定智慧聊城建设主要在惠政、惠民、惠企三个层面来重点推进。
建设智慧政府
推进“互联网+”政务,根据电子政务集约化发展要求,强化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搭建智慧城市管理运行平台,汇集数字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实现城市管理的数字化、精准化、智能化,提升政府行政效能和城市管理水平。
推进智慧民生
实施“互联网+”民生,搭建社会公共服务平台,推进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旅游、智慧社区、智慧城管、智慧电网、智慧养老、智慧家居、智慧社保、智慧环保、智慧安全等民生项目建设,实现公共服务的一体化、普及化和无障碍化,并为市民和政府搭建平等互动的沟通渠道。
发展智慧产业
实施“中国制造2025”与“互联网+”战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协同制造新模式,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推进智慧工厂、智慧车间、智慧园区建设。建设智慧聊城产业园,实现智慧城市运营主体本地化;孵化带动智慧城市产业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工业设计、动漫创意、智慧物流、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北斗导航应用等新兴业态。
据了解,“智慧聊城”建设的特色体现在民生服务、资源整合等方面,主要体现了三个“tong”的特点。一是统,即统筹资源,整合现有机房资源、网络资源、数据资源和业务系统,建设聊城市云计算和大数据中心。二是同,即同一标准,建设统一的智慧聊城标准规范和信息安全体系,包括数据标准规范、信息安全技术规范、安全保障制度和网络信息监控平台。三是通,即互联互通,构建可视化管理平台和城市信息感知体系,使现有系统的数据做到互通共用,从而打破信息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