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几年,我市将着力打造智慧城市“引领支撑”,完成智慧城市数据中心及运营中心、智慧教育、智慧城管、智慧医疗和智慧旅游等模块建设,将智慧环保纳入智慧城市建设管理。其中,智慧环保将成为促进我市从传统资源型城市向现代化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一环。
据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济宁是一座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境内现有矿井55对,年产煤炭9000万吨,约占山东省60%以上。市委、市政府积极构建济宁智慧环保环境监管、环境网格化监管两大体系,彻底转变了以往“人海战术”执法监管模式,实现“线上千里眼监控、线下网格员联动”,环境治理初见成效。
今年,我市按照“智慧城市+产业园”的捆绑建设思路,围绕“智慧济宁”建设智慧城市云平台,其中规划建设智慧城管、医疗、教育、旅游、环保、民生大数据分析等多项政府民生工程。在智慧环保方面,实现了全市重点污染源和重大风险点源实现数据结合视频的智能综合监控,形成网络化的环境治理体系,目前已完成在线监测、在线监督、在线指挥、数据图说、网格化、决策分析等系统建设,为14个一级网格、166个二级网格、992个网格员提供网格化管理信息服务支撑,接入全市11个市直部门的各类监控数据。
在城区某街道担任社区网格员的小文对智慧环保模式赞不绝口,据小文介绍,自从社区实施智慧环保以来,再也不用像从前那样依靠“人海战术”挨家挨户蹲点监管了。“记得有一次,我们社区依靠智慧环保的在线监控发现了一处秸秆焚烧点,通过在线指挥,不到5分钟便消除了隐患。”
据了解,去年,我市“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245天,同比增加65天,增幅居全省首位。另外,济宁已经被纳入京津冀“2+26”通道城市,将执行最严环境标准。未来,我市将通过加快智慧济宁创新步伐,构建完善的智慧应用体系和环保体系,提升智慧感知度与价值性,最终实现济宁市民“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善养、住有宜居”的生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