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创建工作成效显著

责任编辑:editor007

2017-04-13 21:21:36

摘自:汕头信息港

日前从区相关部门获悉,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我区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实现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日前从区相关部门获悉,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我区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实现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显著提升,智慧应用水平大幅提高,产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健全。

打牢“智慧基础”建设提升区域信息服务能力

我区加大网络、感知、云计算和地理空间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截至2016年底,完成光纤入户38.9578万户,按我区户籍36万户计算,光纤入户率达108.2%;已完成40条城中村光网改造;新增移动通信基站2146座,新增光缆8237公里皮长,解决30个既有住宅小区的光改工作进场难问题,解决2个新建小区未执行新国标的问题;完成城市100兆和农村30兆的光纤用户接入能力指标任务;建成投资超过1500万的电子公务云计算中心,构建五大基础数据库(人口信息库、法人信息库、地理空间数据库、宏观经济库和产品商品库)已积累有214万人口信息、16万条法人信息、35.4万条综合治税信息,建成55个专题地理空间信息图层库,接入规划、国土、公安、交通、流管和应急办等部门数据,为开展“智慧城市”各业务领域特色应用提供最基础、最实用的基础数据库。

推进“智慧政府”建设打造高效政务服务体系

我区建立区级政务大数据中心,通过区级平台与省市级数据中心的对接,实现纵向数据交换,2016年省市与区级平台每月数据交换量达150万条,区级各部门数据交换达500万条;大力推动村(居)公共服务站建设,完成了区内16个镇街161个村(居)公共服务站建设工作;创新“一站式”审批系统,目前网办事项共有495个,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全流程办理率为95.28%;所有网上申办事项到现场次数不超过2次;96.33%的事项网上申办到现场次数不超过1次。

创新“智慧民生”应用构建幸福宜居惠民环境

我区实施民生档案、民生卡、民生积分、民生服务的“四个民生”工程,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为市民提供精细化、个性化的民生服务。截至2016年12月底,共有2,217,750人口信息,已建成13个部门专题目录数据库,接入了卫计、来穗、民政、人社、教育、残联、团委等部门的数据,共有81个专题数据表。数据共享应用方面,包括区指挥中心、区公安分局、区卫计局、区来穗局在内的多个部门单位已经接入使用;全面推进“智慧教育”建设,推广“电子书包”工程,截至2016年底,累计共投入近1.2亿元建设“电子书包”项目,项目开展以来,已有42所中、小学、228个班、929名老师、10247位学生参与使用“电子书包”项目计划,项目的应用也备受各级领导和同行们的关注,教育部和省、市教育部门的领导先后前来视察指导,北京、湖北、湖南等地同行共3200多人到我区学习考察;通过建立区域居民健康档案、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7×24小时健康咨询热线,搭建区域健康云服务平台,部署健康小屋、健康包,创新开发社区计划免疫APP等多个信息化项目,推动番禺区医疗卫生服务从“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居民健康管理为中心”转变,构建“智慧医疗”服务体系。目前,全区已建成电子健康档案122万份,在区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安装了9套健康小屋,向社区卫生机构发放了1000套家庭健康包,进一步提高区内医疗服务水平。

构建“智慧管理”系统建立精细化城市治理模式

我区整合投诉举报、政策咨询、生活服务等公共服务系统,建成“城市综合管理与运行指挥平台”项目并投入使用,番禺“一号通”自2010年11月1日运行至2016年底,共受理各类案件818260宗,已办结808686宗,案件办结率98.82%,按时办结率98.79%;持续优化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梳理入格事项,配齐网格化管理移动终端,2016年底网格员上报问题总数24.3万宗,普通问题类21万宗,隐患类3.3万宗,市民满意率99.96%;建立“智能安防”治安视频监控系统,2016年,全区利用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提供有价值线索4950条,利用视频监控协助破获刑事案件2350宗,抓获嫌疑人3081名,视频刑事破案率51.8%,利用视频打掉各类犯罪团伙51个,全区发生警情53781宗,对比2015年警情数下降了2.1%,立案数对比2015年下降了13.95%,由于政府投资建设的视频资源大部分分布在路面,2016年路面发生警情5167宗,对比2015年下降了23.1%,成效明显;打造“智能交通”示范项目,为改善区域居民出行环境,提高交通管理水平,我区投入近500万元,委托国际知名“智能交通”解决方案提供商,开展《番禺区交通管理与实现智能化低碳交通走廊改善一体化》项目研究,以光明北路六个交叉口为试点,实现信号灯自适应改造,通过信号联动控制智能信号系统和先进交通控制算法,有效提高路网容量、减少拥堵以及道路交通污染。

推动“智慧产业”集聚形成提质增效产业格局

我区打造区域“双创”平台,推动大学城创新城“双城联动”,充分发挥大学城人力资源丰富优势,推动大学城与南岸国际创新城地区一体化发展,打造大学城新技术新产业集群,引导新型孵化器集聚发展,构建“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三位一体的创新型产业培育体系;重点建设万博商务区、广州国际创新城“智慧产业”聚集区,培育新型主导产业,推进全区智慧产业差异化、专业化、集群化发展,形成多点支撑的新增长极空间格局。截至2016年,全区智慧产业产值超过250亿,随着思科(广州)智慧城的建设,有望在2020年打造成为年产值规模超1500亿元智慧产业聚集群。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