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打造“智慧环卫” 提升城市环境

责任编辑:editor005

作者:陈冬琪

2017-11-07 14:07:53

摘自:汕头日报

为此今年市财政投入资金1100多万元,新建公厕10座、常规垃圾转运站3座、压缩式垃圾转运站1座,改造公厕3座、常规垃圾转运站2座

记者从市环卫局获悉,自去年创文强管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各级环卫部门发挥创文主力军作用,通过“两构建、两提升、两探索”措施,落实市区主次干道的清扫保洁、垃圾收运和无害化终端处理以及建设“智慧环卫”等工作,城市环境卫生面貌有了较明显提升。

道路的清扫保洁,少不了每个环节的监管和管理。环卫部门一方面健全监管队伍,完善考核制度,加强检查监管。另一方面,于去年11月成立汕头市环境卫生协会,并委托该协会从今年7月开始参与环卫市场化作业日常检查,努力构建“部门监管、内部自律,日检查、月考核、年总评”的环卫作业监管体系。

市环卫局针对建筑废弃物的污染,构建了建筑废弃物处置管理闭环,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去年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今年继续加强源头监管,规范运输秩序,并继续推动终端处理利用,努力构建“排放、运输、处理、利用”全链条管理闭环。

环卫的作业不仅要依靠人力,还要硬件设施的保障。为此今年市财政投入资金1100多万元,新建公厕10座、常规垃圾转运站3座、压缩式垃圾转运站1座,改造公厕3座、常规垃圾转运站2座、压缩式垃圾转运站1座,接管开发部门配套的公厕2座、垃圾转运站2座,并支持各区垃圾压缩转运站成套设备3套。“各区财政投入1700万元采购一批环卫作业设备和车,为日常环卫作业的正常运转提供了有力保障。”市环卫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提升环卫作业保障的同时,他们还积极研究强化责任水域保洁工作方案,合理安排船只出海作业时间,坚持周末加班保洁,增加出海频率,并将原打捞离岸100米的范围扩大到200米,有效维护海湾的整洁,提升环卫作业的覆盖率。

垃圾分类是未来环卫一项发展的大趋势,记者了解到,市环卫部门调整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工作领导机构,组织有关单位前往厦门学习调研垃圾分类工作经验和做法。“我们还根据实际,草拟《汕头市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计划按照‘十个一’即选择一处机关大院、一栋办公大楼、一个居民小区、一个公园、一个市场、一所医院、一所大学、一所中学、一所小学、一家幼儿园开展垃圾分类试点。”此外,金平区已在龙眼园住宅小区设置智能垃圾分类设施,启动试点工作。

“在探索垃圾分类试点的同时,为配合‘数字城管’的建设,我们还积极探索打造‘智慧环卫’。”该负责人表示,目前正针对市级环卫部门重要设施,如雷打石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大学路临时验车场、环卫车队队部等均改造完善场地监控设备,此外还改造完善雷打石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门禁、垃圾称重设备、道路洒水车辆定位和作业监控设备,利用设备提高管理、作业效率,为构建“智慧环卫”,建设“数字城管”夯实基础。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