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技术创新浪潮,城市与产业将不断紧密融合。在此过程中,中国地产开发商积极正在向城市运营商演进。
近年来,碧桂园从产城融合战略出发,以科技小镇为载体,积极推进产业业态的全覆盖。
“碧桂园围绕房地产传统行业,在配套、科技建筑等领域建立了全产业链内容,涉及到农业、零售、教育、文化、酒店等多个领域。” 碧桂园产城融合中心副总经理周洋舰表示。
聚焦科技,持续全产业布局
回顾碧桂园的产城融合发展历程:
2016年8月全面发布了“产城融合、科技小镇”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2017年10月,碧桂园集团江苏区域与苏州穿山甲机器人达成战略合作。
2017年11月,碧桂园与美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碧桂园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杨国强透露,将与美的联手打造智慧无人工厂。
2018年1月,碧桂园顺德新能源汽车小镇启动暨产业签约仪式举行,将打造成无人驾驶应用研发基地,目前已吸引了包括海康威视车联网联合实验室,国内唯一的国家级汽车创业孵化器Auto Space汽车智能网联创新中心、中国恒天工程研究院等五大研究院以及数十家汽车产业上下游企业区域总部落户。
周洋舰总结,碧桂园基于全球每年超过1000个项目实施需求,整合全球机器人资源、先进建造工艺、施工自动化工艺,通过引进智慧化过程,提升建筑产业生产力。并顺势延伸至智能机器人、智能制造领域。
此外,碧桂园今年还启动了现代农业全产业链的探索和布局。2018年6月成立碧桂园农业控股有限公司,将于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以及开研资本有限公司合作,共同推动第三代杂交水稻的研究和推广,致力于科技与农业的高度融合,用科技带动农业增效。
先产后城,产城融合
顾名思义,产城融合分为两大方面“产业和城市。在产业方面,碧桂园聚焦科技,以科技为龙头,特别是国家圈定的七大新兴产业,并与丰富、多元的业态相结合,以大规模的创新空间孵化创新性中小企业。
在城市方面,以智慧城市、立体城市和TOD开发模式建设生态之城。其中智慧城市应用包括城市运营、社区管理,智慧家居,智慧安防等,立体城市包括垂直绿墙、分层绿化、空中花园等垂直绿化,以及人车分离的立体交通设计。TOD模式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打造便捷出行交通系统。
这样的设计理念在碧桂园马来西亚森林城市项目中已经获得应用。“负二层是充足的停车空间,负一层是畅通的交通路网,地面都是公园,没有车辆穿行,地上架空有轨交通,连通整个城市。“
未来五年,碧桂园拟投资千亿建设超过100个科技小镇项目,以宜业、宜居、宜创、宜游、宜学为原则,先产后城,产业先行,实现产城融合。
产城融合分为五类:1、5-10平方公里规模的科技新城,覆盖研发、创意、孵化生产、居住、娱乐、教育、医疗等全环节
2、1-5平方公里的区域科技产业中心,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
3、小于1平方公里的科技产业园,从居住、商业、生产、研发、制造、主题公园等元素中挑选三种以上进行功能组合
4、5-10万平的科技产业综合体,聚焦孵化器、加速器、公寓楼、商业的5合1纯产业综合体。
5、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或者文旅康养,1万亩集中连片区,符合农业种植、生产、生态观光、文旅康养等多重功能。
联合伙伴打造未来之城
碧桂园的产业合作伙伴覆盖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能源、新型交通、生命科学、新材料、创新服务、文旅康养、影视娱乐等九大方向。截至2018年4月,碧桂园拥有超过1800家产业资源合作伙伴,其中世界500强52家,龙头企业365家,上市公司438家。
周洋舰表示,碧桂园会为产城融合提供全面的保障体系,包括在产业规划方面,精准研判科技未来方向,超前布局科技产业链条,科学规划产业发展路径;在产业生态方面,构建科技产业“研发-生产-市场”的全面产业发展;在产业运营上,构建全面的科技产业服务体系,培育全面的产业孵化培育能力。并通过“产城融合中心+科技产业研究院+产城设计院”三大力量提供线下保障。
据悉,碧桂园自身也在积极开展技术研发,其智慧科技已经植入超过700个碧桂园社区。智慧社区是碧桂园智慧科技的应用核心,让社区服务迈入体系化平台运营,以云网一体化智慧物业管控平台,来集成物业管理和社区服务。
周洋舰指出,碧桂园并不是PPT公司,迄今,产城融合战略已经在全国逐步落地。包括:
碧桂园+物联网:潼湖科技小镇,思科智慧城,惠州南站新城
碧桂园+供应链:济南供应链智慧生态城项目
碧桂园+智能制造:顺德智能制造小镇美的库卡研发中心,新圩梅龙湖智造新城,张江长三角科技城,深圳机器人产业园……
“这些项目的核心是通过龙头企业的牵引,引入上下游,并需要更多的中小微企业驱动产业发展。今后,我们希望和更多的产业伙伴一起打造未来之城。”周洋舰最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