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0月19日报道 日媒称,东南亚开始尝试利用IT技术解决交通堵塞、空气污染和治安恶化等城市问题。东南亚国家各地方政府与外资企业合作,积极引进技术和经验。
据《日本经济新闻》10月18日报道,泰国普吉岛是国际旅游胜地,前往潜水的游客戴的手环上印有二维码,在栈桥的自动检票机前刷二维码便可以乘船。泰国电信局、当地旅行社和韩国企业联合运营这一系统,乘客上下船时系统都会记录姓名和护照号码。
普吉岛与泰国电信局、SK集团的SK电讯等合作,计划到2019年在全岛安装约3300个监控摄像头。7月普吉岛发生游船倾覆事故,造成游客减少。安装监控摄像头也有利于尽早掌握事故情况,缓解交通堵塞。
松下公司在横滨市进行利用IT技术创建宜居城市的尝试,并将在全世界推广。对象领域广泛,包括智慧电网和交通管理系统等。
据联合国预测,东南亚城市人口到2030年将增加9000万人。各城市正面临交通堵塞、空气污染、洪水等问题,今后形势或将更加严峻。各国期待建设智慧城市。解决城市问题也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和外国企业。
据美国弗罗斯特-沙利文公司预测,世界智慧城市相关市场规模到2025年将达2万亿美元。亚太地区政治和经济比较稳定,发达国家企业感到本国的基础设施需求几乎到达极限,于是积极向亚太地区寻找商机。
日本住友商事和三菱重工业等将在越南河内郊区推进城市开发,目标是2023年完成。具体计划是,在310公顷的土地上投放IT节能设备和无人驾驶公共汽车。
报道称,处于上升势头的当地企业也积极参与进来。印尼约车平台公司Gojek的车辆也承担各种各样的送货上门业务,此举有利于减少私家车出行,有助于缓解交通堵塞。该公司参与爪哇岛外南梦的智慧城市项目,已经启动由医院到患者家送药上门的试验。
报道称,在柬埔寨和缅甸等财政较弱的国家,确保资金是课题。亚细亚大学教授冈村久和指出:“东南亚国家引进智慧技术的目的也在于获得发达国家等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