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管理 电子警察自动报警抓违

责任编辑:editor006

2015-03-27 16:01:21

摘自:慧聪国际

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是一个集交通信息采集、交通信号控制、交通视频监控、交通信息诱导、电子警察和指挥中心平台为一体的智能交通管理体系。近日,青岛市智能交通管控平台正式启用,借助电子眼的提示,全市交警共查获了上千起交通违法行为。

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是一个集交通信息采集、交通信号控制、交通视频监控、交通信息诱导、电子警察和指挥中心平台为一体的智能交通管理体系。能及时分析交通流量信息,发布路况信息,合理分流车辆,提醒车辆避让拥堵路段,减小通行压力;对于闯红灯、闯禁区、违反交通标线、不系安全带、超速等违法行为电子警察会自动执法;中心城区所建带卡口功能的路口与公路卡口能智能监测公路车辆,记录过车信息,对“黑车”有一定的识别与报警功能。近日,青岛市智能交通管控平台正式启用,借助电子眼的提示,全市交警共查获了上千起交通违法行为。

输入车号查出行驶轨迹

在四方交警大队的指挥室内,民警登录智能交通管控平台,借助路口的高清探头,一些违法车辆经过路口后,系统会自动报警。“这套系统前端时间试用过,只要我们输入违法车牌号,点一下‘跟踪’,违法车辆的行驶轨迹就能出来,它跑到了哪一个路口也能被电子眼发现并且报警。”哈尔滨路中队中队长曹颖锐说。

随后,民警给我们演示了一下电子眼查缉违法车辆的过程,以哈尔滨路与抚顺路路口为例,一辆小轿车经过该路口,民警把鼠标轻点一下车牌号,显示车牌号后,再点一下“跟踪”板块,这辆车在市区道路上的行驶轨迹就在平台上显示出来。这就意味着交通肇事后,肇事车辆跑掉的几率几乎为零。“除了可以查出车辆的行驶轨迹外,系统还可以发现套牌、假牌、黄标车、违法次数10次以上车辆、未年审车辆等,系统可以在1秒钟内报警,并通知我们注意拦截。”曹颖锐介绍。据了解,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上岗后,市区的主干道及重要的次干道都处于监控范围内,800多个高清探头实时查看着道路上的交通状况,借助众多的电子眼,违法车辆走到哪里都会被及时发现。

5万辆违法车已经入库

据民警透露,智能交通管控平台与市车管所的违法车辆数据库连接,目前违法数据库有5万多辆违法车辆,其中未年审车辆占了两成多,还有黄标车等违法车辆,这些车辆一旦出现在路口后,管控平台会自动报警。

“目前,我们采取的是早上7点到晚上6点的视频巡查模式,每个大队、中队都可以借助管控平台来查处违法车辆。”四方交警大队有关民警说,经过前段时间的试运行,仅仅是四方交警大队就查获了上百辆违法车辆,其中黄标车就有16辆。“原先我们上路查车,仅仅是凭着目测来发现违法车辆,往往是逐一过筛子,现在启用了管控平台,我们已经变为‘精准式’,一查一个准,系统会告知我们违法车辆的违法行为,从而大大提高了检查的效率。”曹颖锐说,经过近一个周的试运行,路面上的套牌车辆、假牌车减少了很多,甚至连无牌车辆都很少了。

违法车难逃电子眼,自动报警

如一辆沿着黑龙江南路北向南来的小货车被系统报警,该车超期年审了。民警接到提示信息后,当场拦下了该车。“真是对不起,最近太忙了,忘记年审了。”违法司机这样解释。这边正在检查着,一辆沿着黑龙江南路南向北行驶的奔驰轿车也被民警拦下了,该车也是被电子眼发现并报警的。这辆奔驰车也是未年审,民警给司机开具了罚款200元、记3分的罚单。

电子警察系统是遏制机动车违法行驶行为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机动车违法行驶行为进行不间断自动检测和记录,能发现和纠正违法行为。

早期电子警察系统主要是通过在道路路基下方埋设感应线圈来获取车辆的违章信息,这种设备经过多年的使用和改进其优点是精度较高,设备也较稳定,而且也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但也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如路基的软基问题严重地影响检测精度甚至造成感应线圈的损坏;感应线圈不易安装且易受路面的维护而破坏。

由于基于感应线圈的电子警察系统存在以上的缺点和不足人们就开始研究新的非感应线圈检测的电子警察系统。随着技术的发展,视频检测方法逐渐成熟起来,在道路监控的日常管理中已经能满足对车辆违章信号的检测。视频检测方法就是将视频技术应用于电子警察系统,作为整个系统的网络前端监控点,以其全天候、全天时、实时监控等特点在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弥补警力不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电子警察系统通过采用现代化的管理体制,向科技要警力,用科学技术监督疏导交通以减少违章,对城市道路进行全面监控,为交警执法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减少了因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间接的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

电子警察作为智能交通管理的重要工具,为交通执法部门带来了极大方面,随着智能交通市场的影响下需求也将进一步加大。

热文推荐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