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升级下谁是最大的受益者?从行业的角度看是教育。这在全世界范围内恐怕都一样,国内更特殊的情况在于优质教育资源很缺乏,再加上生育政策的进一步放开,种种因素驱动行业进一步快速发展。
我认为,教育是消费升级的最大受益者,没有之一。
教育行业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其实比互联网公司还要高,好未来之前的市盈率最高达到120多倍,阿里巴巴看着都羡慕,表明投资者之前对教育行业过度看好,直到近期的一系列政策出台,教育板块的估值一直高高在上。
那么对于创业者来说,现在是投身教育创业行业的好时候吗?
过去10年涌现了太多借助资本力量做起来的企业,我们在教育行业干了十几年,发现教育是其中为数不多的、光靠资本不一定能做起来的行业,因为背后需要极大的运营投入。
这两年很流行讲资本寒冬,但其实资本的冷热对教育行业来说并不是特别明显,因为教育是一个现金流非常好的行业,创业者只要把品牌口碑和顾客满意度做好,对外部资金的依赖度并不高。
同时我们也在这个行业看到太多倒掉的公司,不是因为资金或者市场或者其他任何问题,所有这个行业倒掉的公司都是自己作死的。
创业成功的因素在各行各业都差不多,我认为这几方面比较重要:
1
---作为创业者,你有没有足够高的目标?
你是想挣点钱赚一票就走,还是真心喜欢这个行业?很多时候坚持初心是很重要的,我们创业初期犯的一些错误就是因为不够坚持初心,或者也可以认为不够自信,太过于关注竞争对手而非顾客本身,结果最后被对手牵着鼻子走。
2
---你跟别人相比到底有什么不同?
中国的教育培训市场规模在几万亿元,市场大、机会多,但目前五大头部企业合在一起的市场份额不过5%,市场集中度非常低。作为创业者,你如何跟同行进行差异化竞争?我认为商业竞争的核心就是差异化。
3
---你能不能坚持到底?
创业总是有起有落,之前太过一帆风顺的最后总是要付出代价。我们创业初期顺利地一塌糊涂,第一个月的现金流就是正数,支出20万元不到,收入达到40万元。我们的投资人说他投了那么多公司,都会这里那里出问题,问为什么我们这么好?年轻的我们当时心态自然出现了变化,结果第二年就出问题了。所以创业者务必保持谦卑之心,同时时刻保持危机感。
回到教育行业,在这样一个市场巨大但又极度分散的环境,进入哪些赛道会实现快速增长?
第一,并购整合。这个策略对今天行业里的大公司比较适用,尤其是最近各项政策频出,背后的核心思路是划定标准、控制供给,所以整个行业的进入门槛在上升,小型教育培训机构的经营成本会上升,大公司在这个环境下积极地进行并购整合是非常有价值的。
第二个赛道是在线教育。特别是直播,我相信未来会成为一个风口。
第三,始终盯住升学需求。这两年,像书法、围棋、国学这类培训机构发展得非常快,报班人数猛增,这跟政策导向非常有关系,奥数加分取消了,素质教育相关的领域会快速崛起,升学需求始终是国内教育行业最真实的需求。
最后,那些从工具角度切入的教育信息化领域的创业者请注意,移动互联网工具的核心在于流量,而你的流量永远无法和BAT这类公司抗衡。对于教育行业来说,核心竞争力在与教师、产品和服务,它不是一个靠流量取胜的行业,所以还是要回到初心。
未来五年会是教育行业的黄金五年,关键看你能否通过产品和服务让顾客满意
资本市场的大势,终究还是挣脱不了周期轮回的宿命。从前几年融资的轻而易举到如今的资本寒冬,好项目也不免估值下调。然而,在这场逆风的大局之中,教育资本市场却依旧表现活跃。
根据《中欧商业评论》产业研究院出品的《教育行业发展趋势洞察——2018上半年教育行业白皮书》的研究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7月,全国教育行业企业约186万家。从融资情况来看,教育行业企业的融资轮次主要集中于天使轮约271次,以及A轮约199次,分别占总融资数量的43%与32%。
就企业规模而言,无论是大型、中型、小型还是微型企业,教育企业的数量呈上升态势,并以小型企业居多,总体呈现纺锤形分布的状态。万亿市场的长期存在、小而美的区域型机构遍地开花,产业的规模化和集中化需求使得众多优质教育企业成为了资本眼中的“香饽饽”。
欲了解更多关于教育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分析,可通过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购买由《中欧商业评论》产业研究院出品的《教育行业发展趋势洞察——2018上半年教育行业白皮书》获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