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利说成功上市,教育机构里还藏着多少上市公司?

责任编辑:zsheng

2018-10-08 20:08:33

摘自:亿欧

放眼中国,K12校外辅导、英语口语等培训公司遍地开花,教育概念股也一度受到热捧,2015年全通教育曾以300多元的高价成为当时的股王,现在新南洋、立思辰等一批主打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上市公司已成为A股市场一大板块,就更不用说像新东方、好未来这些在美国上市的教育机构,市值高达百亿美金。

放眼中国,K12校外辅导、英语口语等培训公司遍地开花,教育概念股也一度受到热捧,2015年全通教育曾以300多元的高价成为当时的股王,现在新南洋、立思辰等一批主打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上市公司已成为A股市场一大板块,就更不用说像新东方、好未来这些在美国上市的教育机构,市值高达百亿美金。

但是,A股几千家的主板上市公司中没有一家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企业培训,也没有一家专做企业培训的公司在创业板、中小板上市,仅有为数不多的一些公司在新三板上挂了牌,或者选择了去海外的一些偏远市场,从价格发现和融资的角度并没有什么用。

A股、港股、美股……

你家小朋友上的培训班里,藏着多少个上市公司?

立思辰与大语文

立思辰收购的“中文未来”,在教育界是个传说。

中文未来的创始人窦昕被誉为大语文教培行业的奠基人。80后的窦昕,出身于甘肃天水的一个语文教育世家,中考语文满分、高考语文140多分。迄今为止,窦昕仍是甘肃考区最高分纪录保持者。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毕业后,窦昕开始从事语文教育,并于2015年创立自己的品牌,把大语文的品牌做成了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之一。

在这笔交易完成后,窦昕创办的中文未来正式成为立思辰的控股子公司。立思辰大语文也将正式立足于语文产品服务,拥有目前K12教育培训市场语文产品“大语文”,以“古代文学、外国文学、创新写作”为三条主线,研发了“五类二十一门”大语文产品。

事实上,立思辰之前的主业是信息安全业务,且盈利尚好。其2017年度年报显示,该公司营业收入为21.61亿元,其中教育资产营收约为12亿元,信息安全业务的营收约为8.1亿元。但如今,公司却在逐渐剥离信息安全业务,专注做教育产业。

清华大学工科出身的池燕明说,尽管自己的前半生都与教育事业没有太多关联,但6年前接触教育事业后,就开始一发不可收拾了。“从事教育事业以后,感觉越做越有激情,越做越热爱。”

“窦昕曾说过这么一句话,让我产生强烈共鸣。”池燕明说,有一次,在北大未名湖畔,窦昕说,“作为这个时代的幸运儿,能带着一帮优秀的年轻人,在有生之年能够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振兴、文化输出做出一点贡献的话,我这辈子就没有白活。”

“我要帮大语文成就这个年轻团队的梦。”池燕明说,立思辰要成为一个纯教育企业,利用上市公司平台,线上线下全力支持大语文。

转型的阵痛

但现实充满了骨感。7月10日、11日,立思辰股价连续两天暴跌,累计最大跌幅达14.4%。随后,公告显示,立思辰2018年上半年业绩预计亏损5200万元至5700万元。

公告称,安全业务分拆导致安全业务出现波动。公司2018年1-6月安全业务收入下降幅度较大,导致公司上半年整体出现亏损;但教育业务发展势头良好,公司2018年1-6月教育收入较上年同期31000万增加7000万元,增长幅度约23%,占总收入比重约65%。

其中,C端教育服务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大语文业务2018年1-6月累计服务人次接近五万人次,较2017年全年三万人次有大幅提升(含线上线下),全国服务网点数由去年年末的45家增加到目前的81家。

如今,与大语文携手的立思辰,在教育方面的生态布局已日趋完善。立思辰表示,从当初的智慧教育,到升学留学服务,再到如今的大语文,相对于其他业务来说,语文有着其独有的特殊性。因为汉语不仅仅是交流、表达的工具,更应该是与伟大先人沟通、塑造历史视野、培养人文情怀的媒介。

立思辰仅仅是A股教育板块的一个缩影。

同样在7月10日晚间,作为曾经A股纯教育第一股的新南洋突然发布公告称,其第三大股东长甲系已增持0.8%。未来3个月内还将增持不低于1%,不高于5%。

此前,新南洋已被资本大亨周传有的中金投资集团屡屡举牌,一举成为第二大股东。业内人士表示,第三大股东的增持公告很明显,是要和中金系一较高下。

截至日前,新南洋前三大股东为:交大产业集团和交大企管中心持有24.65%、中金系持有15.00%、长甲系持有13.51%。其中,包玉刚家族通过起然教育也持有新南洋股权。

“新南洋2013年以5.82亿元收购昂立教育后,2014年营业收入翻倍迈入10亿元。2016年营业收入超过13亿元,2017年的营收更是突破17亿元。教育行业是公认的现金奶牛行业,资本方的争夺会成为必然。”业内人士如此解释。

美股、港股、A股,教育板块大不同

另一个不得不正视的现实是,从去年至今,港股教育板块涨幅超过70%,而A股却是下跌近30%。此外,教育企业的IPO也呈现美股、港股热闹,A股依旧平静的场面。

分析人士表示,2018年仍是教育企业IPO加速之年。今年3月,不到10天内就有尚德机构、精锐教育接连登陆纽交所;中国新华教育抢滩港股,希望教育、益达教育也递交了港股招股书。但在登陆A股的路上,华图教育、精锐教育、亿童文教等却折戟而归。

海外,教育这个市场依然是热闹非凡。2017年,中概股赴美上市共24家。其中,教育企业4家,占比17%,随着博实乐教育、红黄蓝、瑞思学科英语、四季教育4家公司纷纷赴美上市,中国内地教育企业在纽交所挂牌的数量,从2016年底的7家,增长到了2017年底的11家。

在教育中概股中,新东方和好未来是绝对的龙头老大。即便在美上市的教育中企数量越来越多,但也只有这两家市值过千亿。而中国教育企业的布局主要在五个方面:K-12中小幼学校、学前教育、全球通行证英语教育、国际教育和就业教育。

至2017年年末,全年新上市中概股总市值为268.8亿美元,其中教育类公司市值39.1 亿美元,占15%。而2017年,美股出现了大牛市,i-EDU曾对2017年这11家教育中概股进行了分析:2017年年末,在美11只教育中概股总市值为362.95亿美元,2017年全年7家上涨、4家下跌。净利润方面,9家盈利、2家亏损。

港股市场中,2017年年末内地在港上市教育企业共7家,总市值为773亿港元。数量上,较2016年增长250%,市值上更是同比增加了3.25倍。

再看A股市场,2017年,A股共有三十余家上市公司进行了教育行业资产的战略投资以及并购。例如百洋股份、科斯伍德和开元股份都通过并购教育培训资产,成功从水产、油墨和仪器等传统行业跨界教培。

而在A股、港股、美股之间,美股的平均估值明显高于港股,除少数几家外,市盈率均超过了50倍,港股市盈率则多在30倍左右,A股的市盈率和风险偏好则相对更高一些。

A股的教育板块主营业务大多与教育行业相距甚远,也有部分公司剥离全部主营业务转向教育行业,如凯文教育、立思辰。相比于美股和港股的教育股来说,A股教育股的“纯度”不高。

当前,A股市场上的教育类个股,大部分都是通过上市公司重组并购教育类资产而来。A股中名称带“教育”的公司仅有全通教育、三盛教育和凯文教育,完全服务于教育领域的上市公司仍十分稀缺。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