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于今年年初以史无前例的“一号会议”规格召开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后,市委、市政府提出要通过实行最严格的环保责任考核制度推动环保重点工作开展和环境质量改善;随后,市政府正式印发实施《佛山市天更蓝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及《佛山市实施〈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工作方案(2013~2020年)》。
2013年6月7日,全市召开水环境治理工作督办现场会,市长刘悦伦在会上强调,佛山市治水工作将严格执行问责机制,“干不了的直接换人!”
2013年7月,市委办、市府办印发了《佛山市环境保护责任制考核办法》,市环境保护委员会印发了相关配套文件,同时,市环境保护局、市监察局联合印发了《佛山市环境保护重点问题挂牌督办暂行办法的通知》。至此,佛山市环境保护责任制考核全面启动,掀起了治水治气,改善环境质量工作新高潮。
2013年7月以来,市长、分管副市长多次带队对水环境治理工作及佛山市第一批挂牌督办的重点环境问题进行现场检查、督办,并召开现场会,对现场检查情况进行通报,明确下一阶段督察项目的工作要求。同时,市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督察小组每星期用3至4天时间对各区重点工作进行现场检查和督办。
目前,全市治水治气工作开展得轰轰烈烈,各区迅速行动、部署落实,并根据辖区实际情况各出“绝招”、亮点纷呈,以动真格的态度重拳出击治水治气。
禅城区:完善科学整治方案,铁腕推进水环境整治
2013年7月8日,禅城区在张槎街道召开了高规格的全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会议,并着力构建科学完善的整治方案体系,出台了《禅城区2013年水环境综合整治暨广佛交界区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工作方案》,明确整治目标、思路及任务,并制定了《禅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考核保障方案》及《佛山市禅城区内河涌水质监测方案》两大配套的保障性方案,软硬兼施确保整治工作顺利推进。
同时,责成各镇街制定辖区水环境综合整治方案和内河涌“一河一策”达标整治方案,明确了水环境整治工作要围绕工业污染源整治、水工程项目及农村面源治理三方面全方位开展,通过有针对性的项目实施,不断夯实整治基础,巩固整治成果。
南海区:实施信息化、网格化、社会化,确保治水治气出实效
南海区强化环保信息化建设,建立网络精细管理体系。丹灶镇、罗村街道结合自身实际,建设了废水排放状态监控系统;九江镇推进环保物联网应用试点,打造“智慧环保”体系镇街平台,提升了环保信息化管理水平。
今年南海区计划建成500套在线废水排放状态监控系统,目前已建成180套。此外,区内重点污染源企业的在线监控系统建设也已全面铺开,目前共建成285套。
南海区通过建设“区-镇街-村居-企业”四位一体的环境管理体系,实施网格化管理;通过完善环保信用评价体系,实现社会化监管,倒逼企业持续改进环境行为;通过在能力建设上找突破,全面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巩固治水治气成果。
顺德区:加大资金投入,全面启动城乡生态环境治理
顺德区全面启动推进城乡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系列工程,计划3年内投入超过100亿元。
加快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排放行业结构调整,以大良、容桂两镇的印刷业和龙江、乐从两镇的家具业为试点治理VOCs。
加大黄标车监管力度,利用原有3套交通电子监控系统,对违规进入限行区的黄标车进行抓拍处罚,大大提高了限行管理效果。目前正计划在7个主要出入口增设监控设备。
以恢复顺德水乡特色为目标,同步推进城市污水、农村分散污水、工业废水治理。由区、镇两级共同出资7.8亿元,计划用两年时间基本完成全区农村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并通过竞争性安排财政资金的方式调动镇(街道)工作的积极性。目前已有6个项目通过验收,8个项目正在建设,46个项目通过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
强势清理违法禽畜养殖场。全面清理取缔全区2105个“窝棚猪”和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截至8月23日,已清理畜禽养殖场1895个,占地面积超过71万平方米,完成了整治任务的90%。
高明区:“三推进,三强化”,务实整治环境
高明区大气环境整治着重于“三推进”,水环境整治着重于“三强化”。
推进工业锅炉燃料结构清洁化,督促77台锅炉列入淘汰整治范围的使用单位签订了整治承诺书。加快天然气能源替换工程,有38家企业已使用天然气。推进VOCs控制,对纳入治理任务的25家企业制定“一厂一策”,分别开展技术指引。推进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产生。开展印染和皮革等高污染行业的强制性清洁生产工作,14家企业建设了中水回用工程,其中9家已完成,有效推动了减排和增效。
强化河流水质达标管理,对三洲大涌、杨梅河和更楼河制定“一河一策”,确定河涌保洁管理办法,落实水面保洁队伍,规定水面保洁作业不少于6小时/天,并实行百分制量化考评。强化污水处理建设运营管理,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全面完成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29家畜禽养殖企业清拆工作,推进第一批44家规模化养殖场深化治理工作,落实“一场一策”;因地制宜采用生物稳定塘方式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目前有6个村已完成设施建设。
三水区:与时俱进突出重点,环境整治初见成效
三水区推广利用“上大压小”整治模式,引导企业全力推进锅炉淘汰整治工作; 加强清洁生产改造工作,共投入3135万元,完成13家企业清洁生产改造,并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预计每年产生经济效益1443.57万元;开展农村连片污水整治试点工程实地选址调研,邀请科研单位专家实地“会诊”, 确定农村面源水污染连片整治新思路;加强对内河涌水质的监测力度,建立内河涌断面的动态监测信息体系。
日前,三水区当地媒体纷纷报道了“蓝天白云见证环境治理成效”、“三水蓝天白云堪比西藏”等专题新闻,可说是对三水区环境综合整治阶段性工作成效的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