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环保“慧眼”让污染“无处遁形”

责任编辑:editor014

2014-08-08 07:32:49

摘自: 浙江在线

“智慧城市”,是借助物联网、传感网等信息技术,在家居、生产、信息管理、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构建智慧环境,进而形成生活服务、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的新模式。目前在世界上,韩国、新加坡、美国、日本、瑞典等国先后开始实施“智慧城市”发展战略。  

“智慧城市”,是借助物联网、传感网等信息技术,在家居、生产、信息管理、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构建智慧环境,进而形成生活服务、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的新模式。目前在世界上,韩国、新加坡、美国、日本、瑞典等国先后开始实施“智慧城市”发展战略。   

而在浙江,全省范围内已启动了20个智慧城市建设示范试点项目,遍及智慧健康、智慧旅游、智慧安居、智慧交通等领域。   

今年年初,省政府在杭召开了全省智慧城市大型专用软件产业技术创新综合试点工作会议,海康、中控、阿里、鸿程、华为、中兴等9家企业成为首批试点单位。   

随着智慧城市大型专用软件在浙江大地的普及应用,我们的城市正在变得越来越“聪明”,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便利。 中控智慧城市大型专用软件企业研究院研发的工业能源信息化产品——“优能利”   

智慧能源管理“神器”为企业“减负”   

节能环保,是工业发展和经济建设必须遵守的发展原则。做到节能和环保,就等于为企业节省了大笔的生产与治污成本。如何在能源利用方面引入“智慧”元素?在这方面,中控智慧城市大型专用软件企业研究院研发的工业能源信息化产品——“优能利”可是派上了大用场。   

“中小企业普遍具有30%以上的节能潜力,浙江作为中小型企业聚集的省份,能源管理的需求非常迫切。”中控企业研究院相关负责人李春良介绍道,不少企业的能源成本要占到30%~50%,如果能耗能减掉1个百分点,企业的利润就能增加5~10倍。   

通过优能利服务平台,可以轻松解决企业掉企业在能源管理中许多棘手的问题:运营管理中的大量人力投入,高效节能产品的甄选时间,能源服务商的对接比照。   

“以前,工业企业往往只知道自己用了多少能源,而这些能耗究竟用在了哪个环节,却无从知晓。”优能利事业部总经理李寅雷说,传统统计对企业能耗的数字是有偏差的。而该系统软件的运用,让企业的能耗管理不再停留于传统的统计数字,实现了对企业每5分钟进行一次监测记录,做到时时有数据,能对企业的能耗情况作出准确的判断。   

目前,“优能利”已经在多家企业进行试点使用。参与试用的杭州喜得宝集团有限公司,利用优能利管理平台进行经峰谷电进行大数据云端分析,实现移峰填谷和削锋填谷的用电策略后,仅一个月就节约电费4万余元,而这相当于“优能利”管理平台费用的2倍。   

企业研究院研发的系统已与浙江省能源监察总队的能源上报系统数据成功对接,完成了对2441家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直报数据的接入和110家万吨标准煤以上企业实时能耗数据的接入。同时,中控还与长兴县达成合作,在长兴县集中进行企业能耗在线监测示范区建设,落实建设了“小样板”示范工作,总计完成30多家企业的实时在线接入工作。李寅雷透露,到今年9月底,万吨以上实时能耗接入企业将达到400多家,到今年底要达到1000多家。 鸿程的智慧环保“云数据”涉及生活多个领域    

智慧环保“慧眼”让污染“无处遁形”   

衢州市是浙江省20个智慧城市试点项目中唯一的环保类项目。作为浙江“智慧城市”建设中的环保样板,“智慧环保”给衢州这座城市一双智慧的眼睛和智慧的大脑,正改变着这座城市环境治理的思路和方式。   

在智慧环保专有云平台与系统大型软件的帮助下,包括数据中心、应用支撑平台及基于其上的环境质量综合管理、污染源综合管理、水预测预警、气预测预警、移动监测等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全面提升,全天候24小时,“智慧的眼睛”都会捕捉污染信息,并随时预警。   

“一旦有企业废水、废气等排放不达标,后台短信报警系统会第一时间通知企业环保工作人员。如果在一个周期内连续超标,系统即自动反馈到环保行政执法支队,执法人员随即赶往现场执法。”公司总经理张鲁杭说。   

在监控指挥中心接入衢州全市大气自动监测站、水环境自动监测站、150多套省控以上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测在线信息后,如今可以实时查询全市环境质量视频和数据。数据中心上线,可对市内污染物的排放情况进行科学分析。   

此外,企业研究院还把对环境质量的关注延伸到了手机上,专门开发了“爱环保”手机APP(应用程序),供大众免费下载。只需拿出手机一点,所在城市所有空气站PM2.5、饮用水源质量等公众关心的数据可动态显示。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