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构建城市管理的和谐之音

责任编辑:editor014

2014-08-12 20:03:55

摘自: 求是网

行进中的厦门,以“美丽”为导向,精心谋划城市之美、人文之美、民生之美,以“发展品质之美”推进发展转型升级。“厦门市以‘美丽厦门,共同缔造’为核心,从为人民管理城市,到人民共同管理城市的转变.

行进中的厦门,以“美丽”为导向,精心谋划城市之美、人文之美、民生之美,以“发展品质之美”推进发展转型升级。“厦门市以‘美丽厦门,共同缔造’为核心,从为人民管理城市,到人民共同管理城市的转变,说明城市管理创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王蒙徽说,“‘生态美,百姓富’是‘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的落脚点。”

以人为本,推进美丽厦门建设

人民共同管理城市,既是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又是科学的城市管理规划。厦门市在创新城市管理实践中,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城市管理,积极探索将行政手段逐步转移到以人为本,民生为重的管理体制上,成效显著。

整合各方力量,构建大城管格局。2014年,厦门为了适应城市化发展和社会管理创新的需要,构建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厦门市成立了由市长任主任,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市委宣传部领导、市委组织部领导任常务副主任,市委、市政府相关副秘书长、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局长任副主任,相关部门和各区领导为成员的城市管理格局。统一由城管委负责制定城市综合管理总体规划和实施细则,统筹协调处理城市综合管理的重要事项,组织开展城市综合管理考核考评,每2个月召开一次专题会议,检查城市综合管理措施落实情况,研究解决城市综合管理中的重大问题,通报有关城市综合管理绩效考核结果。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围绕城市管理工作,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城市管理整体合力。厦门市城管委的名单,如此规模的配置让人印象深刻。

积极探索,破解市容环境执法难题

城市管理与行政执法工作管的是群众的房前屋后事,做的是让城市更加整洁有序、经济日益蓬勃发展的工作,不仅备受市民关注,也面临着诸多矛盾和严峻挑战。

自2013年以来,厦门市城管局紧紧围绕“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以破解群众关心的城市管理热难点问题为核心,以“城市道路综合整治”为切入点,以“两违”综合治理专项行动为重点,以贯彻落实“城市管理综合试点”工作为落脚点开展多方位整治行动,在改善市民生活环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美丽厦门建设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2005年、2008年、2011年,厦门市连续三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并以总分第一位居全国省会、副省级城市榜首,实现“三连冠”。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市容环境是重要的考察内容。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为破解这项在全国各地都是“老大难”管理执法难题 ,厦门市在城市管理理念和管理体制上进行了一系列创新。

不能以牺牲环境的代价换取经济的发展,这是厦门人的共识,也是这座美丽城市决策层的发展理念。市容之美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道路之美。2014年,厦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牵头,以市、区城管执法局为主体,联合规划、国土、市政园林、环保、工商、公安等部门,集中开展城市道路市容市貌的综合整治,为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看得见的效果,每月选择6-8条主次干道作为整治重点。全体动员、全面参与、全方位介入,对辖区内城市主次干道市容市貌进行拉网式整治行动。在整治过程中不断探索,逐步总结出建立城市道路市容市貌综合整治长效机制。

升级“门前三包”责任制。厦门市在全国最早推行市容环境“门前三包”:包卫生、包秩序、包绿化。这项“职责明确,化整为零”的管理市容市貌的方法正式演变为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制,“门前三包”在全国得到推广。

重要时段和区域实行执法人员错时工作制。市容市貌之所以成为“老大难”,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流动摊贩等容易回潮,一直无法根治,在解决这个问题上,厦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在这些重要区域和节假日等重要时段,实行错时工作制,确保24小时有执法人员进行管理执法。

每季度组织全市性市容环境现场点评会。厦门市每季度召开一次市容环境整治提升现场点评会,现场点评会以创新市容管理考评模式和方法为基础,推行“有图有真相”,加大了对问题的整改力度,市容环境得到大幅提升。

立足城市长远发展,做好综合治理“民心工程”

“违法占地、违法建设”看似没有损害群众的个人利益,实则侵占公共资源,损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不仅影响了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也影响到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法律的尊严;大量违法建筑还普遍存在安全隐患,直接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对“两违”的执法一直是我国各地城管执法工作的“第一难”。

为拿下这个“第一难”,厦门市在2012年7月就在福建省率先开展非法占地违法建设专项整治工作,至2013年12月,全市基本实现厦门市岛内非法占地违法建设“零增长”,岛外新生违法建设有效遏制的总体目标。

2013年,厦门市通过特区立法权将土地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的行政处罚权,赋予厦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实行。厦门市成了全国唯一一个土地执法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来实行的城市。

“两违治理既是一项发展工程,更是一项民心工程,拆是手段,改是目的。就是要通过拆除违法建设,拆出美丽,拆出发展空间,拆出公平正义”,厦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局长吕庆瑞说,“执法队员挨点骂,受点委屈都是动力,因为这是老百姓的心声,为了大众的利益。”

“两违”综合治理工作将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维护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确保公平、公正,以保护大多数人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堵疏结合、标本兼治、源头治理。源头管控,建立“两违”快速查处机制。厦门市出台了《关于建立违法建筑快速处置机制的意见》,进一步缩短了“两违”行为的查处、拆除时限,对新增“两违”行为实施“露头就打、出土就拆”,节约行政成本的同时,也减少了违建当事人的经济损失。将各区“两违”综合治理工作考评纳入绩效考核指标并提升其所占分值。为确保考评结果公平公正,厦门市制定、完善了“两违”考评标准,引入航拍手段来获得辖区内非法占地违法建设的数量和面积作为考评依据。

把群众关注、社会影响大的“两违”黑名单在媒体曝光,接受群众和媒体监督;出台历史遗留“两违”问题处置意见及个人建房审批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疏堵结合政策。实事求是对待历史遗留“两违”问题,厦门市出台了《厦门市历史遗留“两违”问题的处理意见》、《厦门市农村房屋翻改建审批办法》、《厦门市别墅翻改建审批办法》等疏堵结合政策。探索改进农村建房管理办法,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满足群众合理的建房需求,妥善处置历史遗留的“两违”问题。实施城市管理综合试点的主要目的就是要破解目前城市管理中遇到的重点、难点和市民关注的热点,使人民群众对城市管理的满意度显著提高。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字城管也渐渐发挥越来越多的作用,厦门市的数字城管建设起步早,发展快。厦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数字城管投诉中心已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区的数字城管也已经成型,目前正在逐步连成统一的、覆盖全市的“数字城管”格局。在数字城管的平台中,探头等社会资源实现了共享。由于各区已经逐步采用“网格化”管理模式,下一步,数字城管建设将把实际工作的“网格化”移植到数字平台中,实现对全市的网格化、数字化管理模式。

“青山碧海,红花白鹭”。厦门市创新城市发展管理对于厦门人民来说是一个起点,从这里出发,厦门人民缔造“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和展示“中国梦”的样板城市的进程将不断向前。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