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以往城市管理信息收集渠道不畅、处置效率低下、管理被动后置等问题,实现快速发现、精确定责、及时处置、有效监督 快速发现、精确定责、及时处置、有效监督。不久之后,这种更加科学、严格、精细的城市管理模式将在亳州市运用。
记者从市城管执法局了解到,目前亳州市正按照“一级监督、两级指挥、三级考核、四级联动、重心下移、分口处理”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整体思路,建立以市为主导,谯城区和亳州经开区为核心,街道为重点,社区为基础,单位和居民积极参与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目前各项工作正在进行中,预计今年年底项目将完工并投入使用。 打破条块分割的城管模式 据市城管执法局局长马永亮介绍,数字化城市管理是国内城市管理的新模式。它集城市管理信息采集和城市管理业务监督、指挥、办理、评价、分析于一体,跨越部门,打破了条块分割。
作为一种城市管理新模式,就如何管理城市,市城管执法局负责人介绍,数字化城市管理将城市划分为若干部件,为其编制电子身份信息,并确定归属单位,录入电子系统。一旦发现问题,将安排相应的职能部门进行处置。
举例来说,若主次干道、广场等公共场所出现废弃家具,作为责任单位,市城管局和街道办应该在接到通知后60分钟内组织工作人员到现场进行处理。责任单位对责任主体宣传教育、督促整改,并依法进行查处。一般来说,问题应该在4个小时内被解决。
若使用更专业的说法,数字城管的主要工作流程为,专业的信息采集员按照网格划分用“城管通”主动发现问题,上报给市指挥中心系统平台,立案后派遣给两个区、9个责任网格或相应的职能部门、企业限期进行处置。处置完成后,信息采集员再进行现场拍照复核,并将复核结果上报市指挥中心结案,系统自动实现定期对两个区、9个责任网格和相关单位企业的自动考核排名。
一改粗放、突击、集中的城管方式 “随着城市化、现代化建设的推进,亳州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城市管理的水平却相对滞后,管理方式过于粗放,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不强,这严重制约了城市运行的效率和城市职能的发挥。”市城管执法局负责人说。
据其介绍,数字化城市管理运用计算机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等,解决以往城市管理遇到的信息收集渠道不畅、处置效率低下、管理被动后置等问题,能极大地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实现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精细化、动态化,为城市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数字城管系统建成后,市城管委将结合去年出台的关于城市管理的8个规范性文件,制定数字城管考核评分细则,编制数字城管指挥手册,制定数字城管立案和结案标准,对两个区和9个责任网格进行考核。数字城管考核实行后,将大大提升城市管理的效率,增加城市管理考核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公正性。
施工人员已全部进场 数字城管投入使用后,将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好的城市环境。据了解,预计今年年底,该项目将建成并投入使用,造福亳州老百姓。
自2012年7月份起,亳州市先后召开了数字城管方案征集说明会、数字城管方案征集评选会、数字化城市管理项目建设方案专家评审会等,最终确定建设内容为城市地理信息数据普查、系统硬件建设等。另外,在系统软件方面,除了按照有关规定必须具备的软件,亳州市还根据实际情况新增了渣土管理、广告管理、市民通(随手拍)、“12319”呼叫平台等8个应用子系统。
据市城管执法局负责人介绍,目前工程节点进度图已完成,项目施工管理人员和监理单位已全部进场。数据采集工作已确定普查边界,并完成了主干道数据采集。
核心工作正在进行中 在9月4日召开的数字城管区级平台建设及事部件确权工作会议上,会议对数字城管建设工作进行了再部署。 事部件确权工作是数字化城市管理较为关键的技术环节之一,经过前期普查,亳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部件为市政公用设施、道路交通设施、市容环境、园林绿化、房屋建筑及其他设施等7大类、87小类,共约40万个城市部件。事件分为市容环境、宣传广告、施工管理、突发事件、街面秩序和扩展事件共6大类、66小类,共涉及责任单位49家。
目前,确权工作正在进行中,预计10月份将结束。 区级平台建设是指谯城区、亳州经济开发区的体制机制、指挥中心大厅、机房、硬件设备建设等。谯城区、亳州经济开发区是市管理案件立案和结案的重点,由于亳州市现行的城管体制特点是重心下移,因此具体执法任务由两个区完成。预计,区级平台建设及各职能部门的接收终端将在10月中旬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