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智能家居这个概念相信大家不再陌生,如今大家对于智能家居的的美好憧憬越来越强烈。我们期待着智能家居的到来,最好是闪亮我们的视界,刺激我们的神经,震撼我们的心灵,彻底满足我们的生活欲求,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可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发展都是曲折向上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可是有些企业却只是打着智能家居的幌子,表面繁荣却与人们的实际需求脱节。我们当引起重视,拒绝“鸡肋”。
智能不智:概念炒作大于实际
目前,市场上很多打着“智能牌”家居的产品距离实际意义的智能控制都还有着很大的技术和功能上的差别,可以说还欠缺点“智商”。据相关媒体报道,有些所谓的智能洗衣机,只是通过简单的“电脑控制”辅以智能概念而宣称智能化,其实就是全自动洗衣机的翻版;有的冰箱将成熟的自动调节温度技术说是智能化,其实只是具有自动变频功能冰箱……类似的终端故事还有很多。
而更多的所谓智能单品更是偏离用户的实际需求,加入几个并不成熟的传感器,然后加载一个界面设计并不完善的App,就开始打着颠覆的旗号梦想着逆袭。不能说这是消费误导,但至少可以看到这些智能家居产品似乎代表着创业者的情怀,却不能诠释用户的情怀。这些绝对不是真正的智慧家庭,甚至很多产品连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家电都算不上。缺乏产业链支撑,借助于概念粉饰下的“智能”炒作,无法满足人们真实的使用需求,最终只会危及行业良性进化,无法取得长远发展。
智能低智:让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与上述问题接近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智能低智”。按照真正的智慧家庭要求,智能家电应该是智能设备的“互联、互通、互动”,它们能以自己的语言进行沟通和交流,并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人与智能设备之间的语言沟通。如果从这个视角来看,家电设备的智能化似乎还没起步。
目前,很多家电产品连基本的操作设置都不够人性化,就更别提智能化设计了。比如,有些智能化电视,由于操作方法复杂,老人想看电视反倒连电视节目都调不出来。智能家居是一个平台,其本身就是一个智能化的控制系统。在这个平台上,所有的家电,包括门窗、水电设施都可以被远程控制,实现智能化的应用体验,同时还可以根据用户的自定义设置,进行各种各样的智能控制,这才是真正的智能家居。
如果做更深一层次的探究,智能家居的未来是基于可穿戴设备,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状态自动调节环境,从而使硬件服务于人。我们需要理清的是,“智能”是让生活更方便、简单、舒适,而不是概念或给用户带来复杂。如果智能的结果是增加了操作难度、让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这样的智能产品究竟是“智能”还是“弱智”呢?
未来家电设备的“智商”需要借助云计算,通过人工智能不断学习并持续提升,最后它们将能像人一样具备思考和判断能力,从而能够更好地为人类的生活服务,这才是智慧家庭的基本标准。但是,这个梦想通道目前在很多制造商中并没有打通,或者说概念的构建才处于起步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