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禧年之后,是手机崛起的草莽年代,家电企业TCL于2001年率先扛起进军手机业务的大旗,之后康佳、海尔、长虹、海信等也应势而入。从功能机到智能机,在手机品类的更新换代中,手机产业大军中的家电企业也换了一拨又一拨。如今,在苹果、小米、华为、OPPO等主流手机充斥市场的情况下,诸如格力、康佳、海信、海尔等脱胎于家电厂商的手机业务依然在经营。但产品多以功能机、老人机的面目示人。
在手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家电企业“孕育”出来的手机业绩还好吗?未来这些业务该何去何从?
多数被贴上“老人手机”标签
近日,新京报记者在苏宁易购、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上搜索发现,格力、康佳、海信、海尔、TCL、长虹、国美等品牌的手机都有销售。此类在售手机有搭载了操作系统的智能机,更多的是以“老人机”作为一大卖点。
在各家电商平台上,康佳手机数量比较多,多数产品在描述中突出“老人机”的特点,“大按键、音量强”等功能成为标配,售价一般也不高,多在一百多元到三百多元之间。在售的康佳手机也有一两千元的智能机,比如一款安装系统的全面屏手机,打出了“裸眼3D”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