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发现,近年来,科技已成为海关改革中不可或缺的“身影”,并愈加发挥出支撑、引领作用,在多地海关加速自主创新的过程中体现出整体性、实用性特色,“凭技术执法,靠数据说话”正成为海关一线执法人员、人民群众和进出口企业的切身体验。
“掌上物流”掌控通关路线
7月5日,一辆江苏众诚国际物流公司的箱式货车驶入南京综合保税区(龙潭片)主卡口,车辆到达卡口时,栏杆自动抬起,车辆未作任何停留便驶向监管区域,行驶了10米后驾驶员手机收到了微信服务号“宁关E通”发来的放行通知,点击后就看到了验放出场通道路线。
这是南京海关刚上线的“掌上物流2.0—智慧物流”改革项目带给货运司机们的通关新体验。2016年,南京海关推出“掌上物流”改革项目,车辆在海关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及陆运监管场所卡口通道扫描二维码自动放行,取代人工审核验放操作,加快了海关通关放行速度。如今,“掌上物流2.0”改革项目取消了司机扫码操作,通过卡口前端与物流系统联动,智能判断查找车辆二维码信息,实现类似公路“ETC”的不停车验放过卡。
“经过龙潭综合保税区试点运行,卡口车辆验放通行时间从原来的16秒缩短为4秒。”金陵海关驻新生圩办事处关员胡大顺介绍,“据统计,省内各业务现场每天有近150车次走错通道及卡口。‘掌上物流2.0’让承运司机通过微信平台能‘听’到海关查验放行的‘声音’,看清货物运输海关验放的正确物流道路。”这是海关系统内首次将移动互联网地理信息位置服务与海关物流监控系统有机结合,使得智能化通关更加精准、便捷。
智慧通关信息化监控
对于打造“智慧海关”、推动实现贸易便利化,身处业务一线的报关员们感受最深。宁波捷通报关有限公司的报关员小孟表示,“现在宁波海关机检查验比例越来越高,货物种类也越来越多,一箱货物两三个小时就能走完全部查验流程,通关效率提升很大。”
机检查验是宁波海关近年重点打造的科技项目,凭借非侵入式、高效率、低成本、零损耗等优势,逐渐成为进出口企业的通关利器。借助H986大型集装箱检查设备,宁波海关在全国海关系统中率先推出“分散过机、集中审像”监管模式,实现“一站式”机检查验。同时,借助“智能机检图像分析系统”实现机检扫描图像与典型图像模型自动比对,辅助海关关员分析、研判,“人、机、数据”的有机结合大幅简化了查验流程。“配上这套系统,查验的整个过程都被完整、真实地记录在了音视频执法记录仪里,以供备查。”宁波海关隶属北仑海关查验关员小王介绍。
宁波海关还借助安全智能锁,对转关货物实现了全程实时监控。结合智能卡口、移动施验封等技术运用,实现转关业务“申报无纸化、审放自动化”。一票从金华到宁波的出口转关货物,只需在启运地金华做好“一次申报”,在指运地宁波做好“无纸放行”,就可顺利装船出运了。据统计,新模式下货物全程运输时间缩短约1小时,降低物流成本约20%。
智能商品库实现精准画像
日前,杭州海关与浙江大学联合攻关,让海关智能商品库取得初步成效。据杭州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智能商品库的核心在于商品信息是以SKU编码层面来存储的,一个SKU编码唯一对应一类商品(包括大宗散货等非标品)。通过智能分析技术,让商品分析从HS层面细化到SKU层面,从而实现对具体商品价格、归类、原厂地的精准分析。“这一研究成果,为海关对商品精细化分析管理及精准监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仅以海关总署京津税管中心选取的“麦芽酿造的啤酒”商品项(HS编码为2203000000)进行验证,凭照该项下商品的不同属性,可细化生成1.9万个商品SKU码,每个商品SKU码具体对应一个商品。如“青岛330ml瓶装酒精浓度4.5度原麦汁浓度10.3度”、“青岛330ml瓶装酒精浓度5度原麦汁浓度9度”被识别为2个SKU码。据此,即可展现全国范围“青岛330ml瓶装酒精浓度4.5度原麦汁浓度10.3度啤酒”SKU画像,包括申报价格分布等一系列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