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双十一天猫以“2135亿”的战绩辉煌收官。相比较而言,京东尽管双十一当天业绩逊色一点,但从11月1日到11月11日,下单金额达1598亿,也比去年增长了25.7%。
平台促销战结束之后,随之而来的是另一场堪比“春运”的较量:在随后一周内,预计将有超过18.7亿件包裹陆续派出,包裹数量比去年同期增长25%。暴增的包裹量考验的是两大平台的物流解决能力。除了速度效率的比拼之外,深度满足消费者的信任值需求,是今年电商物流之战的又一亮点。
每年的双十一,对电商物流来说,都犹如一场大考。
双十一期间各大平台交易量大增,也带来了爆发式的包裹量,仅天猫一个平台在双十一当天的物流订单量就超过10亿件。在包裹量短时间之内激增的同时,消费者们鲜少听到物流“爆仓”之类的信息,却收到了比以往更早到来的到货信息。
今年双十一天猫的第一单配送仅用了5分钟,苏宁以9分48秒,京东用4分钟为北京市朝阳区尤先生完成了熟食的送货上门服务。截止11月13日14时,2018天猫“双11”的第1亿个包裹就已经送达,比2017年提速约5小时,比五年前更是大幅提速6天半。
效率不断提升的背后,是高科技的深度介入,物流效率的大大提升。
双十一期间,京东物流启用了不同层级的无人仓数量达到50多个,还有无人车、无人机、智能打包机、外骨骼机器人、智能运筹系统等“黑科技”为海量订单提供支撑。
而菜鸟物流,在其惠阳的超级机器人仓中,已经应用上百台蓝色的快递机器人分拣和配送包裹,单日发货量可超百万件。
物流效率的提升的背后,正是物流数字化、智能化带来的改变,物流机器人在物流行业的深入应用,不但大大加快了整个物流链条的运行速度,也降低了整个社会的物流成本。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渗透,在电商足够发达的中国市场,消费者们已经不再满足于本土产品的消费,而消费力惊人的中国市场也成为了世界各大品牌想要进驻中国市场的充分理由,跨境市场成了各大电商下一个争夺的蓝海。
阿里巴巴近年来持续加大了跨境业务的布局,目前菜鸟已经连接全国10多个口岸,保税仓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而这个双十一期间,出口包机50多架,出口集装箱近1000个,洲际航线、秒级通关也渐成趋势。在未来,阿里的业务目标是服务全球20亿消费者,1000万中小企业,并实现全球72小时内的商品送达。
今年是京东物流发布全球智能供应链基础网络(GSSC)后的首个双十一,跨境业务实现了48小时中国与全球相通。目前,在国际供应链的设立上,京东物流已在全球五大洲设立超过110多个海外仓,并以中国为中心搭建了近千条国际链路,提供进出口等一站式覆盖全球的双向通道,通过设立海外仓、开通跨境专线,京东物流快速实现48小时通的目标。
中国物流业正在走向“全球一张网、智慧大协同”的进化升级。
然而抛开各大平台不断加速的市场布局,消费者最担心的恐怕就是进口商品真实性安全性问题。如何在保证商品正源的同时,增加消费者对平台及商品的信任值,是很多跨境电商平台面临的问题,阿里巴巴旗下几大平台联手打造的“全球原产地溯源计划”值得借鉴。
今年双11期间,天猫国际,联合菜鸟和阿里云将率先实现全球原产地溯源升级,这在全球也尚属首例突破。
据介绍,此次升级计划中,阿里平台引进了物流科技企业小快科技旗下的智能追踪硬件产品快货运小黑卡,以此为核心加密芯片,承载各项数据的实时上传:在快货运小黑卡GPS+IoT技术的基础上,对跨境进口商品进行全球实时定位:从商家海外工厂提货开始,海外配送、港口发运、干线承运、入境清关、仓库上架、国内清关、国内配送等系列环节都将被全程记录,并实时同步至平台。
同时,再加上依托于阿里区块链技术,通过双重认证以及双向加密通道,给每个跨境进口商品打上唯一的“身份证”,全程保障鉴权安全和通道安全。由此,多维度为海淘商品提供分秒不离左右的守护。
而国内消费者在收到商品后,找到商品包装盒中的小黑卡,通过手机淘宝扫一扫背后的二维码(IoT货品追踪溯源码),就能查看进口商品完整的商品溯源实时信息。
区块链技术和IoT技术的双重加持之下,小黑卡实现了原产地信息以及运输全程实时信息的精准、实时的还原,保障了商品的真实性,以及运输全程的安全,同时通过末端消费者亲自参与扫码验证,大大提升了对产品及平台的信任。
目前,区块链技术、物联网技术正在兴起,阿里大胆尝试黑科技,并积极应用于实践,也表明了对拿下跨境电商市场的决心。
今年是双十一的第十个年头,一年一度的电商狂欢,也促进物流行业以惊人的速度快速发展,全面升级,但可以预见的是,科技、智能仍将是未来物流行业发展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