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智慧医疗发展尚待突破

责任编辑:邓旖

2013-12-28 10:35:05

摘自:物联中国

细数2013年智慧医疗的事件,可以用一个词概括——低调。没有智能家电的风生水起,没有车联网的技术创新,更没有移动互联网那么轰动。智慧医疗默默地存在于政策里,默默地存在于梦里,存在于歌声里……

细数2013年智慧医疗的事件,可以用一个词概括——低调。没有智能家电的风生水起,没有车联网的技术创新,更没有移动互联网那么轰动。智慧医疗默默地存在于政策里,默默地存在于梦里,存在于歌声里。

智慧医疗在2013年整个一年都处在一个极为平稳发展的步调中,你若不仔细观察,很难发现智慧医疗真的在改变我们的生活。2013年,各大媒体和网站对智慧医疗的解读就是将“智慧医疗”分解,然后肢解成“智”“慧”“医”“疗”,然后逐个字进行解剖,看看是不是多割几刀就能看出智慧的发展动因和未来趋势。如果说云技术高居云端长久下不来,是基于人们对云技术具体运作模式的未知和云技术的飞跃性进化,那么智慧医疗可就真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云里雾里看不见了。

智慧医疗,你真的智慧吗?

在物联网技术的引导下,我们将智慧医疗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智慧医院,二是移动医院。

那么首先我们来说一说智慧医院的打造。几度风雨几度春秋,设备还是那个设备,医生还是那个医生,换了患者。不管你医院的设备再怎么更新换代,最终看病的还是医生,吃药的还是患者,再智能的医疗设施,最后实施的还是医生,有时候病症的查证不明显,但却要患者花上高额的费用来支付这些智能设备使用的支出,相较2012年的设备而言,无非是比以前准了点儿快了点儿,医生医术高明的话,甚至不需要这些高端设备就能确诊并给出治疗方案。

医疗设备再高端大气上档次,确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用药难得问题。

再者,我们说说移动医院。移动医院旨在打造一个移动生态圈,建立患者的电子病例,也可以理解为患者健康状况电子信息档案(EHR)。这个电子病历可以记录患者病史及用药情况、过敏情况,基本上达到了对患者身体健康状况数据的整合,解决了患者和医生的信息交换不清晰的问题。

但,你真的有属于你自己的电子信息档案吗?你有自己记录身体健康状况的习惯吗?一般人对待药品的态度是,生病的时候抱大腿,没病的时候各种毁,恨不得再也看不见这些药丸。

在我们推崇智慧城市建设的现在,智慧医疗的步伐缓慢,笨重的医疗设备减缓了智慧医疗的发展速度,患者的不良记录习惯让智慧医疗的发展变得臃肿。看病可以预约,但在医院挂号排队的人数仍旧没有减少。

智慧医疗,你真的智慧吗?

你信任你的电子医生吗?

传统观念认为看病就医讲究望闻问切,坐在医院科室让大夫好好端详一番,问问什么感觉,感受一下来自医务人员的关怀。

传统观念的——“望闻问切”几乎成了智慧医疗建设的一大阻力。智慧医疗的一个重要改变方式就是移动医院的移动就医。患者只需要面对一台电脑或是移动终端把自己的病症和身体状况输入进去,然后电脑或是移动终端那边就会噼里啪啦吐出一大段文字,包括病症的分析、药剂的使用和预防措施。

那,脱离了医生的就医看病还叫医院吗?这岂不是要我们人人都成为医生来给自己诊断吗?诊断错了怎么办?用药错了怎么办?有时候很多问题得不出答案的原因不是这个问题太难,而是你想多了。日常医生的工作量要看50-70个患者,凭借医生自己的医学知识储备,完全有能力通过简单的问话和患者对自己病症的描述诊断出病症,并给出治疗方案。在实体医院都进入了一种以高医术为基础的快速医疗方式的现在,为什么电子医生这条路走不通?小病问终端,大病去医院,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是真正能解决看病难的有效手段。

在这种浪潮下,你信任你的电子医生吗?

智慧医疗推行,硬件是骨头,服务是血液

为什么中国的智慧医疗有无限前景,因为中国智慧医疗这块沃土还没怎么开发,甚至可以说中国在看到这块沃土后还找不到工具开发,只用手刨土的效率着实很低。

据报道,当大多数资本热投中国民营医院时,美国高大上的私立医院梅奥却投资了一家提供颊囊风头管理服务的公司。他们认为中国医院和药品的产值已不太可能实现高增长,反而是其他健康服务产业更具有高增长的机会,市场的巨大缺口和潜力值得关注。

那么智慧医疗到底智慧在什么地方?

新时代的医疗是以技术为核心,服务做基础的智慧医疗。智慧医院的设备更新在2013年并没有什么巨大的突破,无论是国际上还是国内都如此。但人文服务不一样,随着人民素质的提高,一种智慧化的服务跟随智慧医疗浪潮稳步迈进。这种人文关怀包括志愿者的服务,将微笑带进医院,将正能量带给患者,让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战胜病症。

总结

以现代医疗设备作为基础,我们在离智慧医疗的道路还很远。我国的智慧医院建设和移动医院的建设都处于初级阶段,各方面包括政策和技术都不完善。移动医院的建立增强了患者就医的隐秘性和隐私性,是真正考虑到患者需求的一项技术。

不可否认,智慧医疗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技术人员掌握着智慧医疗革新的技术,那么非技术人员则掌握着人文关怀的疗效。

2014,智慧医疗期待突破。

智慧医疗,你比医疗多俩字,智慧。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