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医疗资源 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责任编辑:zsheng

2018-11-06 12:46:38

摘自:宝安日报

作为医护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发现有多名伤员,其中有的可自行爬起,有的躺着不动,有的发出微弱的呼叫声,有的口鼻处可见大量血迹,在医疗救护力量有限的情况下,应当先救哪一个?

为了提高医护人员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导致大量人员伤亡时现场急救的能力,11月2日,大规模伤害事件与城市区域救治场景模拟实训在宝医(集团)一院展开。本次活动也是深圳市基于医院集团创伤救治工程中心技术平台开展的首次大规模伤亡事件的演练。

活动分为现场检伤分类桌面推演和急救技能操作比赛两部分。在现场检伤分类桌面推演中,假设场景为:大型交通事故现场,20多人不同程度受伤。来自不同医院不同科室的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需要尽快利用有限的力量和资源来救最多的伤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熊艳教授作为主持人,引导医护人员客观地对伤员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把伤员分为“立即处理”“延迟处理”“轻微伤”“濒死”“死亡”五类。随后,医护人员在大规模伤害事件急救模拟现场,对医用假人模特进行急救技能操作,确定和施行具体救治措施。

大规模伤害事件(mass casualty incident)又叫做MCI。MCI不仅是指突发公共事件导致的人员大量伤亡,更重要的是指在事件规模超过当地现场急救、转运或医院的处理能力时,现有的医疗卫生资源无法满足救护需求的情况下,是否能应对该突发公共事件。

“MCI的原则就是用有限的资源救最多的伤员。”宝医(集团)一院副院长潘晓华表示,医护人员不是要救活某个伤员,而是尽量救活最多的伤员。潘晓华指出,当前我国关于MCI救治的很多项目已在历次灾害事件后引起重视,很多国内知名专家频繁提倡并着手设计更合理高效的体系,但与国外救治项目(尤其是应用平台方面)的先进、完备相比仍有诸多不足,急需加强。

此外,急救专家提醒,当人们在大规模伤害事件中受伤等待救援时,一要大声呼救,二要听从医护人员指挥。大声呼救是为了让医护人员注意到自己,了解自己的受伤情况。听从指挥则是要相信医护人员的专业判断,不要影响他们的救援,让他们把有限的医疗资源给到最需要的伤员。

潘晓华表示,第一时间到达大规模伤害事件现场的创伤急救队伍中,医疗专业人员的诊断救治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伤员救治的最终结果,实训就是为了锻炼和加强医护人员的应急救援能力。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