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4日,三则关乎互联网医疗的新政发布,该新政被业界解读为:互联网医疗发展正式开闸。这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在行业内掀起轩然大波,随后社会各界对政策的各种解读纷至沓来,难免让人有些应接不暇。
就在那一天,刚刚结束了一轮与客户会谈的医联创始人兼CEO王仕锐,神情中略带疲惫地回到办公室,他坐在办公桌后面,看着落地窗外,一轮落日安静地垂挂在那里,远处的天空被晕染成了一大片橙红,耀眼中又带着温度。
炙手可热,这四个字像蹦豆子一样突然从王仕锐的脑子里蹦出来。王仕锐突然觉得,现在的互联网医疗行业,就像眼前这一片热烈的橙红色,看着十分温暖,却又让人很难触摸到实际的温度,想要去做一份真正利国利民的有意义的事业,路从来都不是那么好走。
王仕锐试着将身体放松,躺在椅子靠背上,长舒了一口气。之后,又用双手重重揉搓了下脸颊和眼睛,疲劳感似乎减退了一些。他起身,准备去赶赴下一场会议,至少新政为这一行业带来了一丝阳光。政策机遇利好都已经到了眼前,怎么都得抓住,王仕锐心里暗暗想着……
政策破冰行业内的伺机而动
时间倒退回2017年的5月份,一份核心意思为“要撤销此前设置审批的互联网医院”的文件消息突然毫无征兆地流传开来,让原本热情高涨的互联网医疗行业气氛跌至冰点。尤其是互联网医院的业务,就那样卡在了半空中。几乎是所有与互联网医院相关的业务都被紧急按下了暂停键,整个行业陷入到一片沉寂之中。
这份文件后,部分涉足互联网医院的公司开始转型,寻求其他出路。就在整个互联网医疗企业们艰难寻求转型、探听政策风向的忐忑度日之时,第二年春天,2018年4月,好消息传来,国办发布了《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放宽了之前对互联网医疗行业的业务监管,人们似乎看到了一丝曙光,那些被暂停的互联网医疗业务重新开始悄悄启动。
但路走的仍是如履薄冰,小心翼翼。
到了2018年9月,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正式意见稿出台。国家卫健委正式发布了《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三个重要文件,这一互联网医疗发展史上最大的一次政策破冰之举,让整个互联网医疗行业似乎又重新活了过来。
不过一切似乎又都有迹可循,早在2018年4月底,一位国家领导在宁夏银川市一院进行调研时,对远程专家门诊的服务模式给予了赞许,而好大夫在线作为运营方代表汇报了工作,也得到了认可和鼓励。这无疑给互联网医疗企业开展相关的业务提供了莫大的鼓舞和勇气。
除了远程医疗服务有了极大的进展之外,据动脉网蛋壳研究院数据显示,今年的互联网医院数量也从2016年底的36家,2017年的79家发展到119家,显而易见的是,这一领域的玩家正在变得越来越多。其中除了微医、医联、好大夫在线、丁香园、平安好医生这样的互联网医疗头部企业,也不乏一些刚刚初创的小互联网医疗企业,面对这块诱人的政策大蛋糕,似乎众多玩家都想前来分一杯羹。这样的局面,像极了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各立山头,跑马圈地,试图趁江湖动荡占山为王。
对这一现状,互联网医疗相关人士透露,目前炙手可热的互联网医院主要还是大玩家在操控。搭建一个互联网医院的资金成本其实并不高,高的是它的沟通成本。企业自身规模以及过往经历决定了它是否能在与医院的谈判中取得对等地位。虽然企业可以用很多形式去突破,但是产生的机会成本和时间成本是无法预计的。如果在探索阶段需要大量试错成本和时间机会成本,那这个过程对于初创企业来说就会风险极大。
因此,不是特别建议初创企业贸然进入这一领域。
而事实上,就目前行业现状而言,真正算得上名副其实的“互联网医院”的数量其实寥寥可数。
中电健康基金合伙人王晓岑曾表示,“互联网医院不是简单的线下医院的映射,它必须在经历一定时间和空间后,才能在移动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应用场景。未来,医院延展出去的院外场景将会是一个重点领域。互联网医院开放以后,其在慢病、康复以及一些健康管理领域将会存在很多机会。”
基于此,医联也在利用自己的医疗大数据资源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积极地和药企进行合作,以单病种的治疗管理为突破口,打造出以单病种模式去进行管理运作的互联网医院,并率先跑通了这一业务模式。
医联作为全球知名药企吉利德中国区的战略合作伙伴,双方还围绕丙肝这一单病种开展互联网医院慢病管理业务。而就在2018年12月,吉利德研发的乙肝新药丙酚替诺福韦也已经正式上市,可以预见到的是,2019年医联将会继续着重在肝病领域发力,与吉利德进行合作,去探索互联网医院在肝病单病种管理领域的更多可能性。
资本大年淘汰融合已成常态
关于互联网医疗领域的政策松动,部分互联网医疗业内人士认为,在2018年3月份的两会期间就已经出现。继2015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后,今年又再次出现。对此行业人士解读为:主管部门还是“在乎”这一领域的。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在医疗、养老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进程。
2018年3月10日,李克强总理针对宁夏代表团提出的"希望建立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纵向打通各类医疗卫生机构、部门、区域之间的信息壁垒"做出回应:要求有关部门要调整优化投资结构,把固定资产投资更多投向基础信息等领域,加快"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建设,让优质医疗教育等资源惠及更多基层群众。
7月1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深入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活动的通知》(以下称《通知》)。这是第一个国家级“互联网+医疗健康”落地细则,旨在落实“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为老百姓看病就医带来便捷。《通知》明确加快推进智慧医院建设,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改造优化诊疗流程,贯通诊前、诊中、诊后各环节,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而到9月份真正的互联网医院破冰政策出台之际,行业已经在涌动,业界认为互联网医疗真正的春天终于到来。
今年8月,七乐康由于业务拓展发展需要品牌升级改名石榴云医;9月,微医HMO首个基地落户成都;几乎在同一时间段,医联与北京京都儿童医院达成战略合作,意欲打造中国首家儿童互联网医院……
这些行业动态都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互联网医疗行业正在繁荣有序地向前发展着。而随着互联网医疗业务模式的越来越多样化,也给资本的进入和产业模式的集中发展形势提供了相当大的空间。
据数据显示,2018年互联网医疗行业全年融资总额超过19亿美金,投资方主要集中为中投中财、红杉资本中国基金、中电健康产业基金、华兴新经济基金、复兴同浩、中信资本医疗基金等数十家知名投资机构。
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获得融资的企业数量比2017年少了一半。因此人们看到,2018年资本主要集中到了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几个头部企业当中,于是平安好医生融资11亿美元,在香港主板上市;微医在2018年5月获得了Pre-IPO轮次的5亿美元融资,为上市做准备;而医联也在今年6月底完成D轮的10亿人民币融资,成功跻身互联网行业独角兽之列,稳固了其在互联网医疗行业第一梯队的地位。
在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看来,2018年是“充满变化”和“厘清界限”的一年。互联网医院的蓬勃发展,线下新型诊所的并购和整合、医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以及其他医疗细分领域的不断切入等等,让整个互联网医疗行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局面,这是中国新医改在历经10年之后迎来的首个行业高潮。
而微医近期发布的首个三医联动平台“三医联”落地的消息也引发了行业热议,微医创始人兼CEO廖杰远认为,“目前新一轮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进入深水区,而医疗、医药、医保数据孤岛现象严重,体制机制障碍亟待破除,推进三医联动改革已成为医改工作的重中之重。”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09年到2017年我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从2亿元激增至325亿元,复合增速高达89%,目前互联网医疗产业链已逐步成形,在线挂号及问诊企业已从流量争夺进入到了医疗资源扩张的比拼阶段,接下来预计市场增速将维持在40%左右,预计到2020年我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有望达到900亿元。
而在2016年下半年,市场进入寒冬期。发展至2017年,一场大浪淘沙后,有高达1000家的互联网医疗相关企业被注销。
繁荣之下市场规模的理性看待
尽管在2018年政策元年之下,互联网医疗行业开展的如火如荼,但冷静下来,依然会发现这一行业存在的诸多问题。最为迫切的则是对这一市场当中用户习惯的培养与引导,这将是直接决定着互联网医疗行业接下来是否能顺畅发展下去的重要因素。
有数据显示,虽然目前中国网民的规模直观感觉上已经突破了八九个亿,但整个互联网医疗应用的用户市场规模其实大概只触达到了3000万,而这其中活跃用户所占比例更低,这意味着互联网医疗行业当中还有相当巨大的市场空间有待挖掘,但医疗作为一个低频刚需的场景,如何将自己的医疗业务做得更加完善,如何给患者提供更好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以及如何去进行对广大医生用户的教育和引导,是每一家互联网医疗企业都必须去思考的问题。
医联创始人兼CEO王仕锐表示,“未来医联将在立足医生平台的同时发力互联网医院业务,通过整合医生、制药企业、医疗机构、药店等医疗资源,为患者提供包括在线咨询、随访管理、电子处方等服务,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将惠医惠民真正地落到实处。”
王仕锐认为,如今中国新医改已经走过10年的历程,这条路从开始的一片混沌到有源源不断的社会资本进入,如今方向已变得渐渐明晰起来。在对这一行业领域给予希望和期待的同时,医疗从业者们也更应该时刻保持一颗敬畏之心,去思考如何将这一关乎民生健康大计的事业走的更为谨慎稳妥,去真正解决中国的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推动整个医疗行业的向前进步和发展。
根据Frost&Sullivan研究报告,中国医疗健康的在线咨询数量从2012年的29.8百万次快速上升至2016年的148.4百万次,年复合增长率49.4%,增长迅速——未来,中国医疗在线咨询数量预计将维持39.8%的年复合增长率,于2026年达到42亿次。
从该份报告看出,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趋势仍然会欣欣向荣,李天天认为,互联网医疗企业们不抢医院的病人,医院也解决不了互联网医疗企业们的客户需求,彼此是一个协同互补的关系。
2018已进入尾声,2019即将到来,新的一年里,或许互联网医疗行业将会继续给人们带来更多创新和惊喜,而互联网医疗行业的真正起飞,是否可以由此拉开新的序幕?